《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代码:
授课模式: 理论 实践 理论+实践 总学时数: 60 理论课学时: 45 实践课学时: 15 学 分 数: 4 适用专业: 高职各专业
执 笔 教 师: 编制(修订)单位: 编制(修订)日期: 教 研 室 初 审: 系(部)审 核: 学 院 审 定:
一、课程性质 1.必修课 2.基本素质课 二、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准确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它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未来工作岗位素质要求起支撑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问题为牵引,以理解党的现行政策为中心,以转变学生思想观念为归属;在内容安排上,既照顾理论体系,又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力求教学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在教学实施上,开展案例式、对话式、研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程评价上,坚持平时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高职各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总课时为60学时,理论课时为45学时,实践课时为15学时。
四、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包括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认识当今中国的实际、时代特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确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使学生具备透过事物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提高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把学习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
1
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师坚定的信仰、饱满的精神、生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透彻的说理、丰富的感情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强本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听、愿意学,主动问、主动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坚定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掌握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承担起历史使命,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课程的载体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六、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学时安排:理论讲授45学时;实践教学15学时。
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重大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难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 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本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教学。以理论课时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1)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理论解读的做法,教师除了通过课堂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专题讲座和案例讨论,来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把握,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在讲授过
2
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个别演讲法、暗示教学法、问题讨论法等。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揭示深刻的原理,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个别提问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一般10-12人),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讨论课题,给小组分配任务,经过1-2周准备,由小组成员上讲台,把学习体会与同学分享。教师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打分评级,并做最后点评。
(4)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编制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根据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院实际,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讴歌党的领导、讴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以及反映时代发展趋势的优秀录像、电影,提高学生对历史、对国情与世情的了解,要求学生写出心得,进行讨论。
(6)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活动,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
3.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序号 单 元 教学内容及要求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路线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路线内容和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 2.对本质的新认识 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1.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3
活动设计 课内学时安排 6 2 课外实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 课外实践: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课外实践:观看《建国大业》 4+2 4+4 4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2+2 5 6
2 2
序号 单 元 级阶段理论 教学内容及要求 2.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初级阶段发展战略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3.毫不动摇对外开放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活动设计 课内学时安排 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课外实践: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摄影展 4+2 8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 9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课内实践:辩论赛——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课外实践:走进敬老院等活动 4 10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2 11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 “一国两制”的实践。 1.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2+3 12 2 13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复习、考试 合计学时 2 14 2 15 2 3 60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