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点宏观掌控,进行政策上的指导和扶持保留了旧厂房、旧民居做法,坚持“五变三不变”,既产业形态、组织结构、人员、管理、文化要变,而在建筑形态、产权关系、土地性质保持不变。这样政府只投入了少量资金进行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的改造,使得该区块面貌焕然一新;管理公司则是具体的运作,为原业主和艺术家搭建沟通的桥梁;原业主对开发进行合作和支持,出租房屋给艺术家及设计公司,他们从中获得出租所赚取的差价;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意点缀着老区的旧面貌,为当地提升文化和形象上的价值。这四方博弈的结果是一个四赢的局面,这种模式下的开发抛弃了开发商占大头的旧区改造方式,使旧区改造产生的利益局限于政府与居民之间进行分配,不仅其大头归居民,而且使利益的获取走向稳定性和长期化,即居民长期收租金,政府长期征税收,提高持续发展水平。据统计,188户入驻居民房屋的企业中有半数盈利,而137户入驻旧厂房的企业已经全部盈利。政府每年能从中收取300万元至400万元的税收,出租房屋者则多能达到每月四五千元。
将原来的居民住宅“借”给了创意产业。红砖墙、黑木门、条石门框、天井、厢房等建筑外观一点没变,但是内部经过装修焕然一新,吸引了国内外的创意人士纷至沓来,到此开设艺术坊与工作室。田子坊一带现在已经成了继“新天地”之后上海另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区。 三,价值点分析
对区域面积只有8平方多公里、地处中心城区黄金地段的卢湾区来说,既为弄内居民改善了居住环境,又为政府涵养了税源。当然,卢湾区在把田子坊从“民办”转化为“公管”的探索中,敢于创新型发展、保护性开发,触摸原有政策的一些盲区、瓶颈,打破常规、实事求是,闯出一条符合本区旧改实际的新路,从而达到“八个得到”的效应,即老房得到改造、风貌得到保护、居民得到收入、市民得到就业、文化得到延伸、企业得到发展、旅游得到资源、国家得到税收。 1, 文化传承与拓展
田子坊特色有八个字:“中国建筑,综合文化”。政府在规划开发下,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这里的建筑风格是多种做样而具有历史价值的,是目前上海所剩不多的典型里弄建筑格局。这一7公顷余的地块,是上海历史街区中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类型最为丰富的社区之一。这里既有旧里,又有新里,还有花园住宅。建筑风格包容了折中主义、英国新文艺复兴风格、现代主义风格、中国传统砖木结构风格,还有西班牙建筑风格、英国城堡建筑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等。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这些风格的综合性本就说明了上海城市的包容特点。是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海派城市的象征。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将艺术与这种建筑风格完美糅合在一起。弄内的厂房构筑起泰康路上的精华高塔,同时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陈逸飞的工作室体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休息室内的壁炉不仅仅是摆设,还真能升火,在隆冬时节,围在壁炉边喝上一杯咖啡或红茶,谈论着艺术的创造,你的灵感一定会有最好的发挥。尔冬强的工作室体现出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二台吊车不仅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版画的手工制作,使你在时光穿梭中来回奔跑。
田子坊的创意特色也吸引了不少国外的文化创意公司的驻入,这也为该区带来了国外的文化与表现风格,从而使中外两种创意文化再次聚首,扩大了该区的文化内涵。 2, 商业价值
田子坊名声的远扬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许多商家纷纷入驻,期待在田子坊的发展中分一杯羹,如今田子坊已经集聚了50多家西餐馆、酒吧和时尚饰品店。这为当地的商业发展和消费市场的活跃起了带动和促进作用。 3, 商业地产价值
虽然田子坊本身不是作为商业地产开发的,但她的汇聚作用拉动了周边地产价值的飙升,开发商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文化汇聚价值,而纷纷在周边进行商业地产开发。
在田子坊南边隔泰康路就是正在打造中的新新里地铁商圈,该地块占地4.41万平方米,初步规划总建筑体量约31万平方米,其中地铁9号线打浦路站(暂名)将建地下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站点,地上商务、商业面积近18万平方米,设计上将交通与商务、商业结合为一体,并将酝酿成“第二个徐家汇地铁商圈”。
在北面,早在2003年,在港上市的中海发展获得包括65街坊徐家汇路258弄在内的卢湾区65、67、68、69、70、71街坊的占地面积共计约18.8万平方米地块的开发权,计划开发总建筑面积将达70万平方米的高档商住项目,其中,“卢湾区第65街坊徐家汇路258弄”南块地块已于去年3月启动,由大摩和卢湾永业投资约13亿元,共同开发,这也是258弄6街坊地块启动的首个项目。该项目西面与淡水湾隔马当路相对,北面则与建德坊隔建国东路相对,欲分期打造成高档住宅、商业以及办公区项目。
在这两处现代化建筑群的中间,完好地保存着一个具有生活底蕴的老街坊及其生活原生态,这种旧区软改造的思路,把田子坊打造成为集聚创意产业、展示里坊风貌、品味海派文化、演绎世博主题的商、旅、文一体化的标志型区域,这种保护与利用与简单的推倒重来不同,也与只注重对建筑形态的商业开发不同,其实质是如何在大规模城市改造中使城市文
脉得以保留并重获新生。
4, 辐射价值
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田子坊的“溢出”效应逐渐显现,浓郁的艺术和时尚氛围从老厂房蔓延到了附近的石库门民居,园区从工业厂房向周边的居民“扩张”。2005年居住在紧贴“田子坊”边上的“志成坊”居民,借用“田子坊”的品牌效应“搭车”创意园区,利用“志成坊”内两口水井的特点,改名“二井巷”,搞起了“田子坊石库门”创意工坊改造之路,租借给创意人士,并不断向周边地区蔓延,成为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
田子坊作为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其辐射效应是相当巨大的。2005年4月28日,田子坊等18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建筑面积约有30多万平方米。据悉,2005年底,第二批18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将启动,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上海的创意地产正沿着自己的特色道路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集聚区的形式,在上海城市新一轮的发展中得到大力推进。
田子坊创意地产本身也可以得到大空间的发展。根据《上海市泰康路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泰康路以北、建国中路以南、瑞金二路以东、思南路以西的地块应当被作为泰康路历史风貌区得到保留,并发展成集里坊居住、创意产业为一体的现代新型里坊社区。 5, 原居民的获益
田子坊的模式是居民和进驻企业之间达成协议后直接出租给企业,一家社会上的管理公司负责牵线搭桥,对整个田子坊进行统一管理。所有的房子还是属于居民自己的,他们经过协商后把房子出租给进驻企业,由企业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经营,居民则拿着租金去附近的公寓租房,除去租房的房租后还能有剩余,既提高了居住水平,还有额外收益。 6, 旅游价值
虽然田子坊并不是作为一个旅游区而出现的,但是这种文化创意的影响力使得其本身已超越了简单的艺术价值。众多国内外都喜欢来这里看看上海旧有的生活方式,探寻艺术家们的创意工作,满足一种猎奇心理。这种旅游上的价值也说明了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提升,使得田子坊成为上海一座新的代表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从旧区到景区——田子坊的前世今生(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