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我国县级城市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成因及难点分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国县级城市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成因及难点分析

摘要:我国的县级城市政务公开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政务公开的内容比较狭窄,真实性与实效性不足;民众参与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监督力度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机制,加强对政务公开的监督,以促进县级城市政务公开的良性发展,推进我国政治民主的发展。

关键词:政务公开 县级城市 制度建设

当今,政务公开工作在我国各地逐步得到推广,但由于我国的政务公开起步较晚,并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之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对县级城市政务公开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有利于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推进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完善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增强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

一、当前我国县级城市政务公开的现状

我国的政务公开源于村务公开,人民公社时期产生了村务公开制度,这是政务公开的雏形,村务公开制度促进我国乡镇以及县一级政府的政务公开的发展。1988年5月,河北省藁城县委、县政府首创“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结果公开和群众监督行政),这一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标志着我国县级政府政务公开的产生。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我国的县级城市政务公开有着重大的意义。至今,我国县级城市政务公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正在逐步推进,无论是在公开的范围还是广度都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

(一)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首先,政务公开责任制度。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国县级城市明确人民政府作为政务公开的主体,

1

建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制,行政首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专门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小组分管领导为具体的责任人,每个小组成员对政务公开工作分管的内容负相应的责任,做到既有分工又协同合作,促进政务公开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落实。

其次,政务公开考核制度。当前我国县级城市正在逐步实施并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制度,一般采用网上评议、群众测评和综合评议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县级城市工作人员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山西省怀仁县将政务公开纳入到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对政务公开工作抓得不力、效果不明显的部门和单位不评为先进集体,主要领导不评为先进个人,在实施政务公开考核制度方面效果显著。

再次,政务公开反馈制度。县级城市政务公开所针对的对象是县域范围内的民众,政务公开的目的就是要服务民众,因此这离不开群众的互动和参与。当前许多县级城市采用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反馈,如设立政务公开意见箱、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听取民意,政府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政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

县级城市实行政务公开的形式不断多样化,当今,政务公开主要采用创办县级政府公报,建立政务公开栏,建立政务公开大厅、实行网上政务公开等方式。政府公报是政府机关出版发行的以登载法令、方针、政策、宣言、声明、人事任免等各类政府文件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①已经成为县级城市政务公开的重要形式;政务公开栏作为我国县级城市政务公开的主要形式,公民可以通过政务公开栏对政府公开的内容进行查询监督;政务公开大厅的设立,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使得办事过程、办事结果能够在阳光下进行,保证了行政权力的公开与透明。在政务公开的多种形式中,网络媒体由于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2007年1月11日我国县级城市政府网站的抽样拥有率已经达到83.1%,大部分的政府网站都设立了政务公开栏,为政务公开建立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平台。

县级城市政务公开的内容逐渐丰富,《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对应当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做出了列举。同时,我国县级城市在推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借鉴了乡(镇)政务公开的成功经验,初步形成了涉及政务方面、财务方面、人事方面和群众利益方面为重要内容的政务公开制度。

(三)政务公开构建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①秦永辉.政府现行文件开发利用的社会基础、现状和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6.

2

政务公开的持续发展,加强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对于政府权力的正当行使和民众权益的保护都有积极的意义。

县级城市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由于政务公开制度的推行,民众对政府的财务状况会有大致的了解,可以对县级政府的行政运作成本进行有效的监督,有效制止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民众通过政务公开可以了解到政府的工作制度、流程等各方面的信息,促使政府机关改进施政方式,在人民的监督下高效有序的运作。可见,县级城市政务信息的公开,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树立和维护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县级城市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有利于群众利益的实现。政府部门行政效率的提高,透明度的增强,可以杜绝一些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民众的正当利益。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务办公大厅的建立,市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能够及时解决涉及到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利益的实现,对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县级城市实施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至今日,政务公开已经在我国县级城市有了相当的实践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深度,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由于政务公开在全国全面推开的时间还不长,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县级城市政务公开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度落实力度不够

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相关制度是政务公开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我国县级城市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缺乏涉及政务公开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在政务公开方面效力较高的制度,但其仅仅是行政法规,我国县级城市的政务公开仅是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保障实施的,这些制度的法律效力较低,我国至今还缺少一部政务公开方面的法律。

二是制度落实情况不够理想。大部分的县级城市缺乏政务公开方面的规章制度,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只能以国家和全省的政务公开的规定为指导,这就造成了县级城市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缺乏与本地相适应的针对性,没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有的地方虽然制定了政务公开制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政务公开制度仅仅停留在文件里,得不到具体的落实,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得不到保障。

(二)政务公开的内容比较狭窄,真实性与实效性不足

3

一些地方的县级城市政务公开的内容比较狭窄,仅仅公布一些法律所要求的一般性内容和行政行为的结果,而对于行政决策过程、办事程序并没有具体公开,比如政府对于“人民最满意的公务员”的评选,往往只是公布候选人的名单和最终的评选结果,评选条件虽然公布了,但却十分笼统和概括,几乎没有可操作性,对于具体的评选标准和评选过程并没有对公众公布,而在财务公开方面,县级城市只公开财政开支的最终结果,而不公开具体的明细。

县级城市政务公开的推行范围比较狭窄,目前仅限于政府机关的部分事务,对于其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如院校、医院、银行、市政等,却很少涉及。

同时,政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欠缺。政府公布的事项首先应当保证具有真实性,而一些县级城市存在着“虚公开”、“假公开”的现象,如四川省会理县竟然出现了PS出来的领导视察的照片,江西省新余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的整个网页居然是一张名为“index2”的jpg图片,这说明部分县级城市的政务公开仅仅是为了应付人民群众或者上级的检查,习惯于做表面功夫,不注重真实性。有的县级城市政务公开的实效性不强,公开的内容常常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跟不上政府各方面的发展进度,政务公开栏的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资源的浪费,引起民众的不满情绪。大部分县级城市公布的信息都是正面的、对政府工作有力的,而对于负面消息和影响行政机关的内容却严格控制。

(三)民众参与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政府的政务公开的要想取得真正的效果,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离不开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然而现实生活中,政务公开缺乏与民众的互动,这主要表现在:

就政务公开的内容来说,一些地方处于“我公开什么你就看什么”的状态,公开的主动权掌握在当地政府手中,公开什么、怎么公开不由群众决定,而是取决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常常不受控制地任意决定公开或者不公开。这导致公众对于政府提供的政务信息没有选择的余地,久而久之会产生对政务公开的冷漠和顺从的心理。

就公众参与的反馈机制来说,公众对政务公开进行反馈的途径是欠缺的。虽然县级政府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多种媒介推进政务公开,但这些方式往往是单向的、静态的,动态的依申请公开和公众参与政务公开还相对欠缺,公众参与政务公开的渠道有限,造成公众想参与,但是不知道怎样参与。

当公众有机会对政务公开进行反馈时,政府往往对于公众提出的问题采取敷衍的态度,只是注重政务公开的形式,忽视政务公开的结果。如在江西省鹰潭龙

4

虎山景区管委会的官网中,当有人反映计生证难办时,网站回复:给钱贿赂我,我就给你办。虽然政府称网站被黑,但这一回复在网站存在了两个月而无人清理,可见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疏于管理。政府部门在做出重大事项决策前,能够把未定方案公布出来,但当公众对公开的内容有异议时,既不做解释,也不做调整,即使做出了部分调整,也反映不出民众对于未定方案产生的影响。可见,即使公民参与了政务公开活动,但是不能体现出其参与活动对政府决策产生的影响,这将导致群众对政府决策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三、我国县级城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县级城市政务公开活动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务公开活动的良性发展,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对于有效的解决相关问题,促进政务公开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政务公开制度的缺失

县级城市处于行政体系中的较低层级,处于一个特殊的结点,相对于中央政府,县级城市对于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的了解,掌握着更多贴近社会生活的信息。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凭借信息的上传下达,凭借与本地微观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在对公共权力进行扭曲化的运行过程中,实际上,地方政府处于一个权力的“强者”地位。①这就需要完善的制度对县级政府的管理决策行为进行规范。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务公开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地方政府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保证这些行政法规的落实,缺乏具体的制度可以遵循,这造成县级城市在政务公开方面的“自由裁量权”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公开的内容和形式难以规范,对政务公开的随意性较大。

(二)既得利益者的阻碍

既得利益者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总是设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害怕国家的改革措施损害到其已有的资源,导致优势地位的丧失,因此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的反对改革,努力维持原状。凡是对于能够给自身带来利益的内容就积极的宣传、主动的公开,反之就延迟公开,甚至是不公开。更有甚者,部分县级政府工作人员认为政务公开会影响到自身的特权,曾经暗箱操作的权力如果公布于阳光之下,自然会限制自己利用权力得到的利益,减少自己的灰色收入。正是由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导致县级政府工作人员在推行政务公开

周惠如.地方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10.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我国县级城市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成因及难点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我国县级城市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成因及难点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3680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