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MIMO系统的原理及容量分析(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r?UDV?s?n (18)

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U*,得到

U?r?DV?s?U?n (19) ~~ (20) r?D~s?n~s?~s?(V?s)?V?s?s?s?Es???iEs/P (21)

i?1P2?其中Es为信号的总发射功率?i?E??sj? (j?1,2,?,P)为第j个空间信道的发射功率

??P加权系数,且??i?P。

j?1从式(20)可以得到,一个MIMO系统被分解成m个平行的SISO特征信道,并且信道

功率是由特征值?i(i?1,2,?,m)给定。P?Q的信道容量等价于m个平行的空间子信道的容量之和,且每个自信道上的功率相同。当信道对发射端和接收端都是已知的情况下,通过线形处理就可以得到独立的空间信道。

根据注水定理,在已知道H的情况下,能够求得最优的系统容量。当发射端已经知道CSI的时候,可以根据信道传输矩阵的奇异值按照注水定理分配各天线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最大MIMO的信道容量。然后,在最优功率的分配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调制方式达到指定的误码率指标。

由式(19)可知,通过对时变的信道传输矩阵进行分解,可以得到m个独立的、并行传输的子信道,可以重新写成

~~ 1?j?m (22) rj??j~sj?nj则根据上式,接收端的信噪比(SNR)为

?j?N0为空间信到的噪声功率。

Es?i 1?j?m (23) PN0根据注水定理,对发射天线进行最优的功率分配,对于特定的信道传输矩阵H,最大的信道容量为

C??log2(1??j?j)??log2(1?j?1j?1PPEs?i?j) (24) PN0其中?i要满足如下条件

?opt???iPN0,i?1,2,?,P (25) Es?i及??i?P,?为一常数。

j?1P设p为迭代指针,?的计算如下[10],

?N0P???1?P?p?1??EsP?p?1?i?11?? (26) ?i??——发射未知信道状态信息

如果信道信息对于发射端完全未知,每个天线发射的信号是独立并且等功率的。在信道信息对于发射天线端未知的状态下MIMO信道的容量如公式(11)所示。假定发射天线的数目大于接受天线的数目,那么,对W进行分解,从而得到W?HH??G?G?,则式(11)改写为

C?log2det(IQ??PG?G?) b/s/Hz (27)

由于det(Im?AB)?det(In?BA),并且GG??IQ,因此上式简化为

C?log2det(IQ??P?) b/s/Hz (28)

或者等价为:

C??log2(1?j?1m?jP?j) b/s/Hz (29)

其中,m是信道的秩;?j是HH?的正特征值。

式(29)恰好说明了MIMO信道容量是m个SISO信道容量的总和,每一个具有功率增益?j和发射功率?jEs/P。由此可见,在发射端和接受端都采用多天线,为无线链路的发射端和接受端之间建立了多重空间信道,同时多重空间信道保证了接受信号可独立进行。

3.3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MIMO系统容量

在3.1和3.2中是假定MIMO信道是平坦衰落的情况,但在实际中,这种情况只是理想情况,尤其在CDMA传输系统中,信道衰落是频率选择性的。在一个MIMO系统中,为了解决频率选择性信道的信道容量,可以通过“划分频带”的方法来处理。假设1Hz的频带划分成带宽相等的N个较窄的子信道,第i个信道为Hi(i?1,2,?,N)。当计算频率选择性衰落MIMO信道的容量,每一个子信道的带宽为1/N Hz,这样每一个子信道就可以近似为频率平坦信道。重新分析式(13)的系统模型,r是QN?1维的,x是PN?1维的,H是一个QN?PN的块对角矩阵,Hi是它的块对角元素,x的协方差矩阵要满足tr(Rxx)?NP的条件。因此,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MIMO信道容量等于:

C?1?maxlog2det(IQN?HRxxH?) b/s/Hz (30) Ntr(Rxx?NP)P如果信道状态信息对发射端是已知的,这说明拧发射功率平稳地经过空间和频率被分配,则

信道的容量简化为:

1N?C??log2det(IQN?HRxxH?) b/s/Hz (31)

Ni?1P

4 总结

由本文可知,MIMO技术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并且MIMO系统的性能远好于传统的SISO系统,在适当条件下系统容量是SISO系统容量的线性增加。因此,这一技术在现代无线通信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以后的无线通信发展也将参考了这一技术。

参 考 文 献

[1]C.E.Shannnon.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J].Reprinted with corrections from 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July,October,1948,27:379-423,623-656.

[2]I.E.Telatar. Capcity of multi-antenna Gaussian channel[J].Bell Labs Tech.MIMO,June 1995,1-28.

[3]G.J.Foschini ,M.J.Gans. On limit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 fading environmen Whe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J].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March,1998,6:311-353.

[4]Stuber G L.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M].New York:Kluwer Academic,1996,90~98. [5]肖扬.MIMO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4~35。 [6]林云,何丰MIMO技术原理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65~86.

[7]A.J.Goldsmith,P.P.Varaiya.Capacity of Fading channels state information .IEEE Trans.Inform.Theory,November 1997,1986-1992.

[8]Smith P J,Shafi M.Waterfilling methods for MIMOsystem[A].Proc.3Workshop[C].Canberra,Australia,2002,661~665.

rd Australian Communication Theory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MIMO系统的原理及容量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MIMO系统的原理及容量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2377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