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面为红褐色,新鲜面为肉红色;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定名混合花岗岩。块状手标本
⑵观察龙山组与绥中花岗岩接触关系并说明证据:
接触关系:下覆绥中花岗岩与上覆的中上元古龙山组的石英砂岩呈现沉积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证据:绥中花岗岩无侵入、穿插、烘烤现象;龙山组石英砂岩底部砾岩(砾岩属于绥中花岗岩) ⑶龙山组石英砂岩的描述:
风化面为黄褐色,新鲜面为灰白色,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硅质胶结,属沉积岩中碎屑岩,定名:石英砂岩。块状手标本
2.逐层观察龙山组、景儿峪组岩相特征,分层标志。作路线剖面图、记录和采集标本。 龙山组(qx)
根据岩性从下之上可分4层总厚91米。
有粗到细韵律明显,共有两个韵律。下一个韵律颗粒较上一个粗,颜色和成分由简至繁,韵律的厚度由薄变厚。这是反映在水体由浅逐渐加深的条件下形成的。各岩层中多少含有海绿石,岩层层面开阔,层理清楚,砂岩的颗粒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在第一层中还可见到波痕、交错层理、泥裂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反映其形成的条件是属滨海环境。
本组的主要岩性特征是以滨海浅海的杂色页岩及石英净砂岩组合构成两个完整的沉积韵律。 景儿峪组(qj)
剖面中第5层的黄褐色薄层状中细粒石英净砂岩,便是景儿峪组的开始。紧接着第6层是暗灰色豹皮状细晶灰岩,这是下寒武统府君山组的岩性。其中有闪长玢岩岩体侵入。第8层是紫色页岩、蛋青色页岩、和粉红色薄层隐晶泥质岩,这是景儿峪组的中上部地层。第10层是景儿峪组的最上部地层。
在此断剖面中,地层被岩体侵入而受到破坏。景儿峪组出露不全,总厚只有14米。但是将第5、8、10层连接起来,可见倒有上而下是由砂岩至页岩至灰岩,即由粗至细;由碎屑岩至粘土岩至碳酸盐岩,作有规律的韵律组合,属浅海相沉积。这个岩石组合基本上反映出景儿峪组的地层顺序和主要岩性组合特征,只是厚度较小而已。 府君山组(?1 f)
府君山组是区内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层,在柳江向斜东翼发育良好,东部落北部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厚146米。岩性主要为暗灰色厚层白云质豹皮灰岩。靠上部见有含叠层石石灰岩,底部
30
薄层结晶石灰岩中产莱得利基虫(Redlichia )化石。本组属浅海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景儿峪组呈假整合接触。
馒头组(?1m )岩性为紫红色页岩,东部落可见紫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并夹有数层石灰岩。本组露头差,地形上呈低丘。本组可能属于泻湖相沉积。厚60~67米。本组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与毛庄组分界。
3.观察中上元古界景儿峪组与上古生代寒武系府君山组接触关系
⑴接触关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⑵形成原因:蓟县运动
⑶豹皮灰岩岩性描述:颜色深灰色,成分白云石、方解石,斑状豹皮状斑。
毛庄组(?1mo )岩性为紫色、紫红色页岩、泥岩夹少量薄层石灰岩透镜体。本组主要为潮上带沉积。厚112米,东部落厚30~34米。
2、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路线
实习时间:2012年6月13日(晴)
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石门寨镇柳江盆地石门寨西门——瓦家山
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
1.典性界线点:冶里组与亮甲组界线
⑴上覆亮甲组与下覆冶里组组成整合接触
⑵冶里组含有黄绿色泥岩,薄层泥质条带虫孔灰岩;亮甲山组含有厚层与巨厚层灰岩夹燧石结核条带灰岩
2.典性界线点:亮甲山组与马家沟组界线
⑴上覆马家沟组与下覆亮甲山组呈整合接触
⑵马家沟组为白云质灰岩:风化面为黄褐色,新鲜面为灰白色,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 3.典性界线点:马家沟组与石炭系本溪组
⑴在马家沟组上部形成古风化壳产物,形成不完整的山西市铁矿
31
⑵本溪组与下覆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⑶本溪组岩性特征:含有一层铝土矿(G层铝土矿)其上为页岩,粉砂岩,泥土质页岩,砂岩互层。
4.典性界线点:本溪组与太原组界线
⑴太原组含有含燧石的长石石英砂岩,该岩石易风化,以物理风化为主,其岩石表面先形成节理面,断裂形成球状风化,因为是杂砂岩,含燧石更易风化。
⑵岩性描述:风化面为褐色,新鲜面为灰色,矿物成分燧石,长石,石英,粒基0.5mm—1mm,为细砂岩,钙质胶结,定名:燧石长石石英砂岩。 ⑶本溪组有3层泥灰岩的透镜体原因是3次海进海退。
含燧石的长石石英砂岩(图14)
5.典性界线点:太原组与山西组界线 ⑴下覆太原组与上覆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⑵山西组底部含有砾砂岩(小豆砾岩)同时D层铝矿在山西组 ⑶山西组上方细粒—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32
小豆砾岩(图15)
6.典性界线点: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界线 铝土矿为标志与山西组分开
7.典性界线点:下石盒子组与上石盒子组界线 ⑴上石盒子组含有粗巨粒石英砂岩(抗风化能力强) ⑵以A层铝土矿为界线
8.典性界线点:上石盒子与石千峰组界线 ⑴石千峰组为粗砂岩为主 ⑵标志,斜交层理
9.典性界线点:北票组与石千峰组界线
北票组与石千峰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缺少J地层,为沉积接触 10.典性界线点:北票组与蓝旗组界线 ⑴北票组与蓝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⑵蓝旗组为安山岩,有火山裂隙喷发形成
3、上庄坨大石河河谷、沙锅店岩溶路线
实习时间:2012年6月14日(晴)
33
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石门寨镇柳江盆地石门上庄坨——沙锅店 从上庄坨村西至196高地路线
教学目的
1.观察河流(大石河)的地质作用和描述河谷地形及冲积物特点; 2.确定河流阶地的级别、划分阶地的结构类型; 3.绘制河谷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横剖面图; 4.观察单面山地形。
5.观察横跨大石河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结构特征,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对线形选择进行分析和研究 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
沿路线观察与描述以下几点:
1.观察弯曲河段、直流河段的水流内部结构特征,重点了解弯曲河段横向环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2.观察与解释弯曲河段凹岸(侵蚀岸)和凸岸(堆积岸)的地貌特征和形成发展过程。 3.从冲积物的空间分布、岩矿成分、岩相特征三个方面观察和描述冲积物特征,并且对比河床相冲积物与河漫滩相冲积物的异同点。
4.划分河床、滨河床浅滩、河漫滩及阶地(包括-.3确定阶地的级别、划分阶地的结构类型。描述阶地地面和阶地陡坎的组成物质、测量阶地的高度、确定阶地的形成时代、寻找冲积物中的化石、观察阶地是否有变形变位等等)。
5.边观察、边练习作河谷地貌第四纪地质横剖面图。确定河谷横剖面形态(V形U形和梯坡谷)。并讨论河谷地形和冲积物的形成发展过程。
6.观察上庄坨大石河河谷南岸的单面山地形并描述其特点。
3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秦皇岛工程地质实习报告(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