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文第十册教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

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

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

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

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

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

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6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

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

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2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3白 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7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臵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爸爸的心愿。

2、揭示中心,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高贵品质。

重点和难点:

揭示中心,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8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臵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板书设计:

3、白杨

介绍白杨 表白 欣慰 风沙刮来,白杨 雨雪打来,白杨 面对干旱,白杨 面对洪水,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

勇气概。 重点:

9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大屏幕展示拉萨,师简介拉萨概况)

指名谈拉萨印象。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

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设计意图:本文无情节、趣味性弱。从拉萨入手破题,一是为了化繁为简,由易

到难,二是为了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课内阅读课文就是要检验学生能否运用在精读课文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阅读提示作为编者写在教材前的话,有提示全文,引领阅读的作用。应

重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读,会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修建过程中,建设

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五、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

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语文第十册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语文第十册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2150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