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
研究报告
肥城市仪阳镇一滕小学 王 刚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进行协同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详细介绍了两者如何进行协同开发,课程结构如何优化的策略与途径及理论依据等,最后论述课程结构优化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协同开发 策略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是当前学校课程改革的两大热门课题。将两者进行协同开发研究是否可能,有没有必要以及如何进行协同开发使学校课程结构题,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讨论。
一、协同开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种与学科课程并列、共同构成新课程基本结构的国家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小学每周平均3课时)。
校本课程是学校师生、专家和家长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资源,开发出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上述两类课程在课程目标、开发主体、开发形式、课程资源等方面有其共性,而综合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也必须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它们的“协同开发”就有着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是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国家课程,在管理权限、选择性和规范性等方面自然与校本课程有别,这是我们在组织实施时要加以区别和兼顾的。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出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许多困惑与问题。如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资源存在重叠的问题,课时安排存在超课时的问题,还有这些课程如何进行评价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将两者进行协同开发研究的设想,旨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使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更适应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师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协同开发的理论依据
经过检索,我们认为以下理论为协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反对传统学校以成人、书本、教师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自发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为教育过程中心。
2.课程整合的理论
课程整合的理论认为:知识本身都是相关的,都是以事物整体的形式呈现于人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人为地把事物分学科割裂开来进行描述,把知识分割为各个学科、各种领域。因此,学科间的联
系本来就是很紧密的。小学教育如果一味地按研究者确定的知识分类进行分科教学,只会给学生造成“知识本身很枯燥无味,学习知识、研究知识很可怕,知识一点也不可爱”这样一种知识本身的误解。学科整合,其实是还知识以本来面目,让知识以一个整体可爱可亲的形象出现。
3.新课程改革理论
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利。提出要转变老师的课堂教学角色,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学生学习菜单的提供者,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等。
三、协同开发策略与途径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协同开发的途径有两条:既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切入,也可以从校本教材编写入手,进行两者协同开发。
(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切入,进行协同开发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会服务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
1.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协同开发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包括教材、校园环境、生活)和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中,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用科学
研究的方法,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最终找到接近科学的结论的一种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运用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去,也可以运用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习活动中去。如何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协同开发研究,这是近年来,我们正在探究的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对教师实施专题培训。通过学习,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解决了转变学习方式的必要性问题,明确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处于不断的交流和互动之中,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二是解决了研究方法问题。以前我们的研究较多地采用概括的、思辨的方法,不注意积累范例,所以在总结成效时,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别人借鉴时也难以作具体的仿效。在专家的建议下,我们倡导采用案例研究法,人人“做”案例。在案例积累的基础上,再作理论概括。三是解决了国家课程本身与拓展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课内问题解决与课外探索的关系,“双基”落实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关系,研究结果与过程体验的关系,日常教学与课题研究的关系,案例研究与理论概括的关系。
其次,师生联手,组织实施。同学们有的在老师带领下开展研究,有的在家长帮助下开展行动;有自由组合成小队进行的,也有单独行动的。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有的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有的开展实地考察,有的到图书馆翻阅资料或上网搜寻信息。
最后,做好活动总结,撰写小课题研究案例报告或小论文。几年来,我们共收到师生撰写的研究报告上百篇。
2.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切入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协同开发研究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者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工具,它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它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协同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我们的协同开发研究策略是:
(1)信息技术培训:利用活动课和信息技术课的时间,让学生获得完成“单元学习项目”所需要的每一项技术。(如上网查找、下载信息资料,用演示文稿、幻灯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等。)
(2)布置“主题化”探究学习任务。
张建新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编制”“主题化”学习活动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的整合:
启动课上陈老师向学生提出“天气冷了,同学们穿上了棉衣过冬,但是动物没有棉衣可穿,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这样一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此次研究活动的主题为“身边的科学”。接着陈老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收集有关科学的文字、图片、资料等,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汇总、研究,归纳出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并写成书面研究小报告;然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信息技术培训(如扫描图片、图片处理、演示文稿和网页的制作方法等);最后,与同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王刚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