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a.绝对位移监测。监测崩滑体的三维(X、Y、Z)位移量、位移方向与位移速率。 b.相对位移监测。监测崩滑体重点变形部位、裂缝、崩滑带等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包括张开、闭合、错动、抬升、下沉等。

6.1.2.2 倾斜监测。分为地面倾斜监测和地下(平硐、竖井、钻孔等)倾斜监测,主要用以监测崩滑体的角变位与倾倒、倾摆变形及切层蠕滑。

6.1.2.3 与崩滑体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一般包括地声监测、地应力监测和地温监测等。这些物理量不能直接反映变形量,但能反映变形强度,可配合其他监测,分析、掌握变形动态,进行崩滑变形破坏预报。

6.1.3 崩滑体形成和变形相关因素监测。一般包含下列内容:

6.1.3.1 地表水监测。监测与崩滑体形成和再活动有关的地表水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动态变化,以及地表水冲蚀情况和冲蚀作用对崩滑体的影响,研究地表水动态变化与崩滑体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进行地表水与崩滑体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6.1.3.2 地下水监测。监测崩滑体范围内钻孔、井、硐、坑、盲沟等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监测泉水的流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监测土体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等。研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其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进行地下水与崩滑体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6.1.3.3 气象监测。监测降水量、降雪量、融雪量、气温、蒸发量等,进行降水与崩滑体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6.1.3.4 地震监测。监测附近及外围地震情况,分析地震强度及其发生时间、地点,评价其对崩滑体稳定性的影响。

6.1.3.5 人类活动监测。监测与崩滑体的形成、再活动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如洞掘、削坡、加载、爆破、振动、渗漏、水库或渠道水位变化等,并据以分析其对崩滑体稳定性的影响。

6.1.4 崩滑体变形破坏宏观前兆监测。一般包含下列内容:

6.1.4.1 宏观地形变监测。监测崩滑体变形破坏前,常常出现的地表裂缝和前缘岩土体局部坍塌、鼓胀、剪出,以及建筑物或农田、道路等的破坏等。测量其产出部位、变形量及其变形速率。

6

6.1.4.2 宏观地声监听。监听在崩滑体变形破坏前,常常发出的宏观地声。它标志着岩石被剪断或滑带附近碎块石与其下伏滑床之间的剧烈摩擦,是崩滑体剧烈变形破坏的前兆。应监听其发出地段,并立即做出预报。

6.1.4.3 动物异常观察。观察崩滑体变形破坏前,其上动物(鸡、狗、牛、羊、鼠、蛇等)常常出现的异常活动现象。动物异常是低频前兆地声(可听声范围以外)和微振动信号引起它们的敏感反映,一般出现在崩滑前数日或数小时。

6.1.4.4 地表水和地下水宏观异常监测。监测崩滑体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突变(上升或下降)或水量突变(增大或减小),泉水突然消失、增大、变混或突然出现新泉等。它反应崩滑体变形破坏了原地下水、地表水的运动状态,一般出现在剧烈破坏前数日或数小时。 6.1.5 崩滑体都应进行变形监测中绝对位移、相对位移监测和宏观前兆监测,以及主要相关因素监测;有条件时应进行变形监测中的其它监测。

6.1.6 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崩滑体(参考附录1至附录5),其相关因素监测的重点内容是: 6.1.6.1 降雨型土质崩滑体,应重点监测地下水、地表水和降水动态变化等内容;降雨型岩质崩滑体,除监测上述内容外,还应重点监测裂缝的充水情况、充水高度等。 6.1.6.2 冲蚀型及明挖型崩滑体,应重点监测:前缘的冲蚀(或开挖)情况,坡脚被切割的宽度、高度、倾角及其变化情况,坡顶及谷肩处裂缝发育程度与充水情况,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变化。

6.1.6.3 洞掘型崩滑体,应进行倾斜监测、地声监测和井下地压监测。地压监测包括:顶板(老顶)下沉量及岩层倾角变化,顶板冒落、侧帮鼓帮或剪切,支架变形和位移,底鼓等。有条件时应进行支架上压力值的监测。

6.1.6.4 土质崩滑体,可不进行地声监测和地应力监测,顺层滑坡(滑移一弯曲型除外),可不进行地面倾斜监测。 6.2 监测方法

6.2.1 崩滑体变形监测方法,分为简易监测、地表仪器监测、地下仪器监测和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等。

6.2.2 崩滑体变形简易监测,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常用的方法有:

6.2.2.1 在裂缝两侧或滑面两侧(或上下)插筋(木筋、钢筋等)、埋桩(混凝土桩、石桩等)

7

或标记,用钢尺量测其变形情况。

6.2.2.2 在裂缝上或滑带上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玻璃片等,监测其变形情况。

6.2.2.3 在平硐、竖井内或地表地形适合部位,在滑面之上或裂缝一侧吊设垂锤,监测其变形情况。

这些方法简便、直观、可靠,投入快,成本低,便于普及,且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缺点是精度稍差,信息量较少。

6.2.3 崩滑体变形地表仪器监测。在崩滑体地表设置专门仪器,监测其相对的或绝对的变形情况,方法很多,主要有:

6.2.3.1 大地测量法。有监测二维(X、Y)水平位移的两(或三)方向的前方交会法、双边距离交会法,监测单方向水平位移的视准线法、小角法、测距法,监测垂直(Z)方向位移的几何水准测量法、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等。

该方法在崩滑体上设置固定的监测桩,在其外围稳定地段设置固定的测站桩。两种桩均用混凝土制成,埋设深度应在0.5~1.0m以下,冻结区的埋设深度应在冻结层以下0.5m。常用的监测仪器是高精度测角、测距的光学仪器和光电测距仪器,有经纬仪、水准仪、光电测距仪、全站式电子速测仪等。技术成熟,精度高,资料可靠,信息量大。缺点是受地形视通条件和气候影响均较大。

6.2.3.2 全球定位系统(GPS)法。利用空间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与崩滑体大地测量法相同的监测内容。三维(X、Y、Z)位移量可同时测出,对运动中的点能精确测出其速率;且不受视通条件限制,能连续监测,精度在不断提高。缺点是成本稍高。

6.2.3.3 遥感(RS)法和近景摄影法。遥感法利用地球卫星或飞机,周期性的拍摄崩滑体的变形,适用于大范围、区域性崩滑体监测。近景摄影法是将近景摄影仪安装在稳定区两个不同位置的测站上,同时对崩滑体的图象进行周期性拍摄,构成立体图象。用立体坐标仪量测图象上各监测点的三维(X、Y、Z)位移量。该图像是崩滑体变形的实况记录,可随时比较分析,且外业工作简便,可同时监测多个监测点的位移。缺点是精度相对较差,且设站受地形条件限制,内业工作量大。

6.2.3.4 激光全息摄影法与激光散斑法。是监测崩滑体绝对位移的新方法。

6.2.3.5 测斜法。利用地面倾斜仪(计),监测崩滑体地面倾斜(倾角)变化及其方向。精度

8

高,易操作。主要适用于倾倒和角变位的崩滑体,不适用于顺层滑坡。

6.2.3.6 测缝法。利用钢卷尺、游标卡尺和用各种传感器、钢弦频率计制造的测缝计(二向,三向)、位移计、位错计、伸缩计、收敛计(杆式,机械式)等,人工测、自动测或遥测裂缝张开、闭合和两岩土体升、降或水平位错等。其中人工测、自动测,方法简易、直观,精度较高,资料可靠;遥测较安全,可连续进行。这些方法的缺点是均受气候因素影响。 6.2.4 崩滑体变形地下仪器监测。利用钻孔、平硐、竖井等,在崩滑体内部设置专门仪器,监测其相对的或绝对的变形,方法也很多,主要有:

6.2.4.1 测斜法。利用地下倾斜仪、多点倒锤仪等,监测崩滑体内不同深度滑面或软弱面的变形特征,可人工测(平硐、竖井中)、自动测或遥测。精度高,效果好,但成本相对较高。

6.2.4.2 测缝法。利用多点位移计、井壁位移计,以及6.2.3.6款所列有关仪器,监测深部裂缝、滑带(或软弱带)的位移情况。可人工测(利用平硐等地下工程)、自动测(埋设于地下)和遥测。精度较高,效果较好,但仪器易受地下水、气等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6.2.4.3 垂锤法和沉降法。利用垂锤、极坐标盘、水平位错计和下沉仪、收敛仪等,在平硐中监测滑带上部相对于下部岩体的水平、垂向位移情况。直观、可靠,精度较高,但易受地下水、气等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6.2.5 崩滑体变形有关物理量监测方法。常用的有:

6.2.5.1 地声监测法。利用地声发射仪、地音探测仪等,采集岩体变形微破裂或破坏时释放出的应力波强度、频度等信号资料,分析、判断崩滑体变形情况。仪器一般应设置在崩滑体应力集中部位,地表、地下均可,灵敏度较高,可连续监测,但仅适用于岩质崩滑体或斜坡的变形监测,且在崩滑体匀速变形阶段不宜使用。

6.2.5.2 地应力监测法。利用埋设于钻孔、平硐、竖井内的地应力计监测岩质崩滑体内不同部位的应力变化,分析、判断崩滑体变形情况。也可在地表安设水平应力计,监测地表应力变化情况,分辨拉力区、压力区等。另外,利用差动传递式土压力计、应变式压力计,可监测土质崩滑体地表应力变化情况。

6.2.5.3 地温监测法。利用温度计监测崩滑体地温变化情况,分析、判断崩滑体变形情况。 6.2.6 崩滑体变形位移相关因素监测方法。主要的有:

9

6.2.6.1 利用常规气象监测仪器如温度计、雨量计、雨量报警器、蒸发仪等,进行以降水量为主的气象监测。

6.2.6.2 利用水位标尺、水位和流量自动记录仪、测流堰、量杆等,监测崩滑体内及其周围天然沟河和截排水沟地表水位、流量动态变化情况。

6.2.6.3 利用测流堰、水温计等,监测泉水流量、水温等动态变化情况。

6.2.6.4 利用测盅、水位和流量自动记录仪、测流堰,,水温计等,监测钻孔、竖并、平硐等地下水位、水温和流量等动态变化情况。

6.2.6.5 利用孔隙水压计、渗压计等,采集有关水文地质参数。

6.2.6.6 崩滑体地下水水化学监测与一般水文地质观测方法相同。监测内容包括: 暂时硬度、PH值、侵蚀性C02、Ca″、Mg″、Na′、+K′、HC03′、S04、CL′、耗氧量等,并根据当地地质环境提出特殊要求,增减监测项目。 6.2.6.7 利用地震仪,进行地震监测。

6.2.7 崩滑体变形破坏宏观前兆监测方法。崩滑体变形破坏宏观地形变和地表水、地下水变化,以及动物异常等,主要是固定专人,进行实地监测,后者也可在崩滑体内设置敏感动物进行监测。

专门变形监测仪器的,特别是地音、地表水、地下水监测仪器的,均应加密监测。此外,还可用电路接触器自动监测崩滑发生,即按预测的预报临界值、警报警戒值,沿滑面、裂缝安装电路接触点,当位移超过该点时,电路接通,立即发出预报和警报。

6.2.7 在人工施测有危险的地段和时段,应设置具备远距离监测、遥测或自动监测功能的监测设施。

6.2.9 监测时间间隔,分为正常监测和特殊监测两类。正常监测时间间隔15天一次,(至少每月一次);特殊监测(汛期,险情预报、警报期,防治工程施工期等),必须加密监测,一天一次,甚至不间断的进行监测。I级监测站(点)应做到实时监测。

6.2.10 列为群测群防对象的崩滑体的变形,应用简易监测方法和宏观前兆监测方法进行监测。

6.3 监测点网布设

6.3.1 崩滑体变形监测网,应根据崩滑体的特征及其范围大小、形状、地形地貌特征、视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2)在线全文阅读。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31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