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模块检测 地理试题
考试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代码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或填写在第Ⅱ卷的答案栏内。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C.大量人口迁入
B.人口死亡率低 D.原有人口基数小
2.关于该市地理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老年人口比重持续降低 D.环境恶劣导致人口容量小
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 C.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4.下列不属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后果是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B.国防兵力不足 C.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D.青年负担过重
下图中的甲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甲
母A—E反映的现象是
A.城乡差别拉大 B.郊区城市化 C.城市化过程 D.逆城市化
6.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B时段 B.D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下面甲图是我国某城市平均地租等值线(单位:元/平方米)分布示意图,乙图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中,字
7. 乙图反映的区域最可能是甲图中的 A. P B. L C. M D. N 8. 甲图中平均地租等值线沿虚线向外凸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建筑物高度 C.人口密度 D. 交通 每年五月下旬,山东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返回家乡参加麦收。据此完成9~10题。
9.导致两省麦收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河南纬度较低,气温回升早 B.河南降水量少于山东
C.河南小麦品种好于山东 D.山东农村富余劳力比河南多 10.上述现象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灵活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周期性 11.近年来,烟台开设了许多鲜花专卖店,促使这些专营鲜花的商业网点形成的条件有 ①靠近商品生产基地 ②快速交通运输做保证 ③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市场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今年第4号强台风“海马”于6月22日在广东省登陆,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2.在对被台风暴雨围困的地区实施救援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近期研发出利用小麦秸杆生产建筑板材,可与木质板材相媲美。据此完成13~15题 13.该板材生产厂应接近
A.销售市场
B.原料产地
C.研发基地
D.能源产地
14.关于推广使用麦秸板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减少农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 ②节约木材,减少水土流失 ③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 ④提高土壤肥力,有利农作物生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如果明年该类板材即可投入大规模生产,厂家能在哪个省区最早获得大量原料 A.黑龙江
B.吉林
C.河南
D.广东
读两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6~17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① ② 86% 8% 14% 92% 20% 89% 投入劳动力数量 多 少 16.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17.提高②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某企业计划利用甲地的原料,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择一处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销往乙地。经论证,四地生产该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如表1所示,据此完成18~19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原材料运费 2元 4元 3元 5元 产品运费 2元 2元 1元 3元 土地成本 1元 1元 1元 1元 研发成本 0.1元 0.1元 0.1元 0.1元 工资成本 20元 18元 24元 15元 其他成本 5元 6元 4元 4元 18.该企业可能是 A.甜菜制糖厂 B.集成线路制造厂
C.普通制鞋厂 D.化工厂
19.①、②、③、④四地中,离甲地最近和离乙地最近的分别为
A.③、① B.①、③ C.②、④ D.④、④
2005年某大城市交通委员会进行了第三次交通综合调查,调查表明:2005年居民出行距离比2000年增长了16.25%。阅读资料和下图回答20~21题。
20.该城市交通结构变化的特点为
A.机动车出行逐渐成为主要方式 B.小汽车已成为出行的首选 C.公共交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D.公交出行的比例稳步上升 21.该市交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
A.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 B.交通方式发生了改变 C.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D.中心商业区地位下降
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近20年来,许多大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新的交通设施,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状况。据此完成 22~23 题。
22.有些城市高架路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设了近2米高的绿色屏障,其目的是 A.防止车辆冲出路面 B.隔音、减轻噪声污染 C.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美化诚市环境 23.磁悬浮列车是城市客运交通的“新宠”,但目前还不宜大规模发展,主要原因是
A.占地面积太大 B.安全系数太低 C.造价太高,运费贵 D.磁辐射污染严重
右下图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北京投资建厂,据图文资料回答24~25题。
24.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可能是
A.自行车厂 B.手表厂
C.彩色电视机厂 D.汽车制造厂 25.选择在中国北京建厂的原因是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②水源、动力充足 ③劳动力价廉质优 ④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高一模块检测 地理试题
题号 26 27 28 29 总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山东省y市重点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