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病年龄与性别
n 男性 中年以上占患病率的95% 患病高峰年龄在50岁左右
n 女性 约占患病率的5%左右
多发生在绝经期后
痛风的发病机制
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
n 除中枢神经系统外,任何组织中都有尿酸盐存在 n 血液中尿酸溶解度为381μmol/l(6.4mg/dl) (PH7.4,37℃),大于此值而呈饱和状态 n 在尿中的沉积:与PH值有关 PH 5.0,游离尿酸仅15%
PH 6.6,几乎所有的尿酸均处于游离状态,易于排泄 临床表现
n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n 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n 痛风性肾病
痛风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n 急性发作主要是由于血尿酸值迅速波动所致 n 是尿酸钠盐结晶引起的炎症反应
n 血尿酸突然↑:尿酸结晶在滑液中沉淀形成针状尿酸盐 n 血尿酸突然↓:痛风石表面溶解,释放出不溶性针状结晶
n 尿酸被嗜中性白血球的溶酶體吞噬è溶酶體釋出 è PGè發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
n 起病急骤,通常出现在夜间或清晨, n 发展快,数小时~48h达高峰
n 明显红、肿、热、痛 n 疼痛剧烈
n 50%-70%(90%)首发于第一趾跖关节 n 单关节受累
n 缓解期不遗留任何不适
痛风好发关节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二)
n 滑膜液中尿酸过饱和是急性痛风发作的条件。 n 温度的作用:
尿酸钠的溶解度在37℃为6.0mg/dl, 30℃为4.5mg/dl
膝关节休息时温度为32 ℃,运动时上升。 n 外伤的作用:
第一跖趾关节最易累及:单位面积压力最大 结缔组织损伤使尿酸盐晶体释放入关节腔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三)
n 为自限性
1、局部温度上升,溶解度增加 2、局部血流量增加,尿酸盐入血
3、被吞噬的尿酸盐可被白细胞的髓过氧化酶破坏 4、应激兴奋肾上腺皮质,抑制炎症。
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 痛风石(尿酸钠晶体的聚集物)
痛风石为黄白色赘生物、形态无规则,破溃长期不愈,有白色物排出,尿酸钠结晶析出。
可多部位受累,心脏、耳轮、第一大足趾、指、腕、膝、肘,可影响关节活动。
痛风性肾病
?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
早期蛋白尿和镜下血尿 多为间质性病变 逐渐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 最终为尿毒症 ? 急性尿酸性肾病
短期内出现血尿酸浓度迅速增高 多发生在放化疗患者
尿中有结晶、血尿、白细胞尿
最终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衰竭而死亡 ? 尿酸性肾结石:20%~25%
痛风的诊断
n 1、根据病史;
n 2、血尿酸检查: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可确定高尿酸血症。
n 3、骨关节X片检查:急性期可见非特异性软组织肿胀;慢性期可见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可见痛风石沉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痛风诊断与治疗大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