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私利、不怕吃苦,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这方面我再不多讲,前面都已经对村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要求作了详细的讲解,希望大家认真消化吸收。二是要优化班子整体结构,村班子在年龄层次上、文化程度上、智能结构上、个性搭配上都要做到优化组合,发挥整体效能。要牢牢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注重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全过程。三是要加强村级配套建设,抓好村委会、合作社、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治保调解小组、红白理事会等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即要健全这些组织,还要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四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育人是用人的基础,为了解决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把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教育、选拔使用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起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主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促其尽快成长,对符合任职条件的要及时起用,以保证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工作的可持续性。我们有的支部在改选时,选不出一个合适的支部书记,“党员轮流坐庄”,使支部的工作陷入被动,这就是由于村上没有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忽视党员发展,年轻的党员得不到发展,优秀的骨干吸收不到党内来,所以,今后希望大家能够从党和人民群众事业的高度出发,切实把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拿到手上。每年每村根据情况最少发展2--3名年轻党员。
二是夯实基础,培育一支好队伍。首先要抓好现有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文化科技培训。政治理论学习,要以“双学”为主要内容,要重点抓好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章教育,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使农村党员和干部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农村政策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的坚定性、自觉性,明确党员的标准,认清自己在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中的责任,认真解决好火车头和火车皮的关系;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办事。我们在农村长期坚持的“三会一课”制度就是搞好干部党员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也就是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上党课”等形式来加强干部党员长期性的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根据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抓好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科技培训。对一些高新实用技术,可先组织基层干部和党员通过短期培训、外出参观、农函大学习、请能人传经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培训,开阔思路,增长见识,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先进实用技术,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达到发展有目标,致富有本领的目的。其次要不断探索,加强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有载体,一定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农村开展的党员联系户、共同致富小组、支部帮带、无职党员授衔定责等活动,对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要继续加强对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党员的管理,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工作,再次,要切实重视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工作。青年农民党员少,这是一些村党支部缺乏生机与活力,少数地方党支部书记不好选的重要原因,上面我已经讲了,我们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里面提出的每村每年至少发展两个党员,我想这个目标不会太高吧,作为支部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特别是青年农民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入党的愿望和要求,并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培养,把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逐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为党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从而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担负起领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三是突出中心,寻找一条好路子。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核心问题。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建设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组织的工作。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适应新的形势,选准致富路子,加快经济发展,早日奔向小康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发展经济服务的功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从而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路子带有根本性和方向性,凡是路子选得好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步子就迈得快,反之,发展就缓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日益增长的二三产业、人口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同农业基础薄弱的矛盾,加快发展农业与大力改善严酷的自然条件的矛
盾,比较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同市场经济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需求的矛盾,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需求的矛盾,传统农业同现代科技普及推广的矛盾,分散的农户经营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经营的矛盾,农业投入少同加快农业发展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需要基层组织不断地去解决,所以,党支部和村干部要善于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眼光认识农村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充分利用本地优势,拓宽致富门路,要根据本村的资源和原有的经济基础,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树立超常规发展的思想,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大力培养和发展支柱产业,逐步实现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要大力应用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技兴农的路子,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速农产品的商品化。要建立一些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高新技术的示范点,搞一乡一业,多村一品,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通过抓示范,抓新经济增长点的“先富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实说明,只有抓住了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动权,村党支部才能有效地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才有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
四是增强动力,完善一种好机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经济实力支援农业,也没有力量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文化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就难加强。可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集体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凡是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乡村,为群众搞服务办实事就多,干部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人跟,领导班子吸引力就强。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不得强行集资和硬性摊派,不搞“一平二调”。要体察民情,从群众最需要、村里又能办得起的事情做起。一是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逐步发展村级企业,譬如:组织群众集体开发荒山、荒滩、荒坡,承包经营,集体无力开发的,采取招标,租赁等形式,承包给个人开发经营,得到的承包费或管理费,再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推行股份合作化的过程中,以土地、房屋、资金等形式入股,增强集体资产;利用发展支柱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利时机,兴办小林场、小农场、小果园;发展养殖业,兴办小型畜牧场;利用本地矿产资源,兴办小型工业企业;地处城郊和交通沿线的村,发展服务性二、三产业;建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服务体系,搞有偿服务,增强集体积累。二是管好集体财产,加强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三是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成份,集体、个体、私营、企业等一齐上,促进整个农村集体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五是强化保证,健全一套好制度。要本着上与党纪国法相一致,下与村情民意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机制、新规范。一是要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如民主生活制度,党员议事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及村民代表民主监督制度等。二是要把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化,并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县乡两级党校对村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创新意识和机遇意识,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三是廉政建设要章律化。要加强农村干部的廉政建设,教育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自觉以“公仆”身份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在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近几年,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使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明显增强。但处在一线的农村党小组建设比较薄弱,工作滞后,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有的党小组形同虚设,活动难开展,制度不健全;有的党小组长年龄大、文化低、能力弱,执行支部决定乏力,工作被动,只限于“通知会、收党费”;有的党小组长年年换,轮流干,不稳定,没有长远打算,使党小组长部分职责不得不由村干部承担。这种现状与村社日益繁重和复杂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与实现宽裕型小康和产业化经营战略不相适应,也影响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要按照“小组基础实,村级班子强,乡镇‘龙头’活”的总体要求,抓一线,强基础,开展创建“四好党小组”活动。村党小组建设“四个好”的目标是:(1)选配一个党性观念强,群众威信高, 作风民主,乐于奉献,工作责任心强的好组长;(2) 选准一条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路子;(3) 营造一个安定和睦、整洁优美、健康文明的好环境;(4) 健全一套有效执行支部决议,有利于监督,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好制度。
在抓好“五好村”创建活动的同时,要开展好创建“四好党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党小组在村级组织
中的作用。(1)合理划分党小组,选好配强党小组长。 一般一个合作社划分一个党小组,合作社党员不足3人的, 可与邻近社的党员合编为一个党小组。并根据党员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或设立新的党小组。注重选配好党小组长,把那些有较高党性修养和组织能力、原则性强、群众威信高、工作负责的正式党员选配到党小组长岗位上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小社社长可由党小组长兼任,条件暂不具备的,党小组长要进入社管会。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逐步使党小组长兼任小社社长。在政治待遇上,党小组长列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并根据具体情况,每月给予适当补助。( 2)加强培养教育,提高党小组长素质。乡村党组织要定期召开党小组长会议,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党小组长培训班,及时传达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科技,开展工作交流,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3)建立健全制度,确保党小组活动规范化。根据党小组实际情况,主要建立党小组长工作职责、党小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等。(4)明确职责, 发挥好党小组作用。通过明确党小组长工作职责,使党小组长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村支部决议,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搞好生产,发家致富,讲文明,树新风的“宣传员”;成为积极完成任务,运用推广新技术的“带头人”;成为扶贫帮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热心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在村支部书记培训班上的辅导讲话(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