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一、第12课_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特色教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凤台二中 李敏

教学目标与要求 :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意义。

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

3.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4.识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提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会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资料、实物图片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

3.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使学生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经济体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这是粉碎四人帮后,当时中央领导人坚持的两个凡是的错误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到底什么时候否定了这个方针。使得中国的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见前言)

背景: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合作探究1】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材料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

背景: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见前言)

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上下的不满。

【合作探究1】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材料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你赞同哪种观点?

(1)共同出发点:继承毛泽东思想。 (2)不相同。

(3)前者主张教条主义地继承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毛泽东思想;后者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真正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4)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你赞同哪种观点?

2

(1)共同出发点:继承毛泽东思想。 (2)不相同。

(3)前者主张教条主义地继承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毛泽东思想;后者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真正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4)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资料引入:图片“十一届三中全会” 问题设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后得出结论:1.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2.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并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是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问题设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问题设计: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进一步强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后,又拉开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设计:原有的城市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有哪些弊端?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怎么改?取得 了什么效果?

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

弊端: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 管理体制 所有制形式 分配制度 产权制度

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并存 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的效果: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2、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

3、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确立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停止错误方针)

(3)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作出战略决策) (4)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 (确定工作中心)

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合作探究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

【合作探究3】归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一次 第二次 背 景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在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内 容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大革命失败后,城市武装起义道路行不通 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第三次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合作探究4】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主要内容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八七会议 1927年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遵义会议 1935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 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伟大决策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历史意义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合作探究5】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结果

4

任务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第一次 辛亥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二次 第三次 【合作探究6】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相同之处?

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

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过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展开。 二、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7】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8】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

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1)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则: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实行:1978年,开始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试点(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一、第12课_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特色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一、第12课_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特色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770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