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和重要技能要求。 (3)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7、行政组织决策的原则及运用?
(1)信息最大化原则。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往往与信息成正比。 (2)预测原则。决策是对未来所作出的安排,必须正确预测决策对象的发展趋势,避免决策失误。
(3)系统原则。运用系统的思维来对决策对象作出安排。 (4)可行原则。要求对决策实施的条件方面予以保证。
(5)择优原则。在几种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谨防“霍布森选择”) (6)动态原则。决策要注意信息反馈,灵活应变,及时调整。
(7)目标原则。由于任何一项决策都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决策正确与否,首先要有清晰和实际的目标。
(8)满意原则。只有满意,没有最优。 (9)创新原则。非常规性决策最需要创新。
(10)外脑原则。决策要求助于专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 8、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及运用? 1、职能目标原则 2、精干效能原则
分析:我国存在的问题、吃饭财政、预算外财政(乱收费与摊派) 3、完整统一原则
案例:城管与交警、政府管理主体的二元化 4、分权管理原则
5、合理规模幅度与层次原则
问题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层次过多;幅度过大 对策:强权扩县;增设直辖市? 6、职、权、责、利一致原则。政府与个人 7、依法设置原则,依法行政 9、试述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阶段
1.形成阶段——传统管理时期;即科学管理时期。
(1)古希腊时期,由于行政是属于统治行政的模式,政治与行政是重合的,行政往往是作为政治的谋略和技巧而被加以津津乐道的。
(2)17~18世纪,各领域、学科开始逐步分化,行政学的专门研究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科学的行政学研究是建立在行政与政治开始分化的历史背景下。
(3)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在三权力分立学说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把行政权看作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力,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来实现三个部门的权力的相互制衡。在启蒙时期的著作中,行政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前提都已确立起来。
11
2.成长阶段——人际关系时期;由“重事”转到“重人”。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这一时期以艾顿·梅奥1933年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为标志,到60年代系统管理学派起之前。这一时期是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盛行的时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并不是单独以行政管理学为研究对象的,而是一种非常广泛的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它使用反传统的研究方法,开拓了以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为中心的新的研究领域,所以有人称之为“新社会科学”。
3.科学化阶段——现代科学化管理时期,或新公共行政时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60年代,没有明显的标志,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孔茨发表于1961年的《管理理论丛林》一文用“丛林混战”一词来描述和形容管理理论的名词、术语、定义、假设漫天飞舞,学派、理论、体系、方法林立的现象,由此提出了管理理论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混乱,造成学术研究和管理务实困难或迷茫的问题。
1980年,孔茨再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当时至少可以概括出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理论学派等学派。为了突破和摆脱“丛林混战”造成的困境,人们开始试图寻求一种能够较为有效地整合各种管理理论的新的基础。这就是后来的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
10、我国党对政府的领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1.党的政治领导是指确保政府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保持一致;
2.党的组织领导是指“党管政权”、“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按照新时期干部的标准, 做好重要干部的选任工作;
3.党的思想领导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贯彻党的思想路线, 保证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
这三种领导统一不可分,不能偏废任何一种。但是党不能直接行使行政组织的职权,党政职能要分开,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应由各级行政组织讨论决定。 11、行政职能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维护国家统治的一项基本职能,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专制职能、民主职能。
2.经济职能。经济职能是政府在国家经济行政管理中的职责范围和应发挥的作用
3.文化教育职能。文化教育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
4.社会服务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是指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搞好诸如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二)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12
1.决策职能: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针对一定时期的某一问题而进行的调查预测、拟订方案、评估优选、拍板定案等行为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和制定计划。 2.组织职能 :包含设置行政机构;建设行政管理队伍;健全行政指挥系统等。
3.协调职能:包括协调行政系统内部的关系;协调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
4.控制职能:是依据行政计划标准,来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行政目标和计
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12、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有哪些?
(一)影响决策。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和影响政府决策,是社会中介组织的一项重要功能。许多国家的政府在立法和制定政策时,都把听取相关中介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种惯例或必经程序。
(二)社会服务。为组织成员、市场或政府提供社会服务,是社会中介组织最主要的功能,并由此获得政府、企业或公民的支持或资助。
(三)行业自律。中介组织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开展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监督为特征的行业自律,这种自律对于规范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信息沟通。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每个企业、部门、单位或个人都需要获取或输出更多的信息,在这方面中介组织可以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而且这种信息交流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乃至跨国界的,也可在政府与中介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互动性等优势。 13、我国行政监督的类型及具体的作用? 一、我国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 (一)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也叫层级监督,指各行政机关之间按照隶属关系进行的双向工作监督,既包括上级对下级行使权限实行监督,也包括下级对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以及互不隶属 的行政机关之间的监督。
特点:经常性、广泛性和直接性。 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一般监督: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违法违纪,检举、控告) (2)主管监督(领导和业务指导)
(3)职能监督(业务内容为核心的专项监督,如财政部的监督) (二)监察机关的特种监督即行政监察监督
我国行政监察机构包括:①国家监察部②监察部派出机构③地方行政监察机关 《行政监察条例》规定行政监察机关的权利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行政处分权。
(三)审计机关的特种监督
(1)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地方审计局
13
(2)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审计职权。 (3)社会审计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 二、我国行政机关外部监督体系 (一)政党监督
1.中国共产党对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的监督 (1)日常监督(2)专门监督
2.民主党派对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的监督 (二)政权监督
指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又称立法监督。是具有高度法律效力的监督。 1.计划预算监督2.工作报告审议3.法制审查4.人事监督5.质询和询问6.视察与调查 (三)司法监督 1. 检察机关的行政监督
(1)对公安、安全侦察机关活动的监督(2)对监狱、看守所、劳动教养机关活动的监督 2. 审判机关的行政监督。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是通过依法审理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关的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经济案件等,以判决、裁定的形式处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来实现的,即我国审判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是通过行政诉讼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 (四)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公众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1)、公民的监督(2)、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的监督(3)、新闻媒体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作用:
第一,事前预防。主要是对行政决策进行事前监督,避免错误决策和非公正决策的形成及付诸实施。
第二,事中控制。主要表现在制止错误决策的实施,确保行政执行的正确方向,制约政府权力的扩张。
第三,事后补救。通过揭露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对各种行政过失进行补救。
第四,经常促进。通过经常地督促、监督促使行政机关不断完善行政。在实施行政监督的过程中,监督主体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在于经常性、广泛性、确定性、有效性、公正性等。
五、案例分析(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 在问答题中,请认真准备。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行政学复习(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