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17·衡阳十校高考调研)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十四年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解析:选B。材料“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说明对“十四年抗战”史学家没有太多学术争论,故A项错误;“十四年抗日战争”相对于“八年抗日战争”更强调反侵略的长期性,故B项正确;C项说法太绝对,主流认识也不一定最科学,故C项错误;按“十四年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哈三中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赃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并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材料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建立于100年前的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0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第三,变“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取消“六等级制”,代之以职类为基础的“三类制”,即行政类、专家类、秘书类。第四,完善退休制度,严格掌握养老金的发放,奖励功绩优异者,惩处功绩不佳者。
——摘编自李治国、宋发清《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13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思考背景。(2)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一中19世纪英国文官改革的内容及材料二中20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改革的内容可分别概括其特点。第二小问价值取向,结合两个时期改革的特点可知,其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与效率。
答案(1)19世纪:历史因素,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传统文官制度的弊端,滋生贪腐和效率低下。
现实因素,经济上,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政府职能扩大;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思想上,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历史因素,原有文官制度的弊端,忽视专业人才、内部流动性差、工作缺乏积极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7(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