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
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解析:选D。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可见它不仅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而不是性质不明确性,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广泛的代表性,并不意味着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执政,故C项错误;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体现出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项正确。
6.(2017·青岛高三模拟)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0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200文。到道光19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
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
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
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解析:选D。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和闭关锁国都不会造成近代前夜的清政府在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内出现如此规模的银贵钱贱,故A项错误;农耕经济的发展程度对白银与铜钱兑换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而这显然不在材料的时间段之内,故C 项错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的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转而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改变自己贸易的不利地位,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出现了银贵铜贱的现象,故D项正确。
7. (2017·河南六市高三联考)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
A.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B.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
C.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
D.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的移民政策的变化,即由禁止到开放部分地区再到制定东北三省移民章程,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特别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来侵略的影响。“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说法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8.(2017·孝义高考考前质检)甲午战后,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在许多方面,1895年后的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C.整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
D.刺激了国人变革制度的愿望
解析:选D。材料说明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强调“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不符,故错误;材料“许多中国人”表明并非是全民的一种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说明当时许多国人反思传统,学习西方,故D项正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7(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