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物联赛细胞生物学辅导(9)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7-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有些细胞(少数),可以离开变动期进入固定期,然后进入S期,重新开始分裂增殖,它们是能继续增殖的细胞。在一群细胞中,只有一小部分细胞进入M期。进入M期细胞所占该群细胞的百分数,称有丝分裂指数(mitotic index)。

(2)休止细胞(静止期细胞)

有些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能合成DNA,处于静止状态可达数月甚至更久,但当给予某种刺激时,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可见这些细胞是暂时不继续增殖,但具潜在增殖能力。1963年,Lajtha将这些休止细胞叫G0期细胞,指一种暂不增殖而又保持着分裂潜力的,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增殖能力的细胞。认为它们是暂时退出细胞周期的细胞。如肝、肾细胞、淋巴细胞(G0期)经PHA刺激→淋巴母细胞→进入分裂周期。

(3)丢失细胞(loss cell)

终端分化细胞或不育细胞、不分裂细胞。这部分细胞终生处于G1期,通过分化、衰老至死亡。例如,角质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和红血细胞等。

3.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主要事件

(1)G1期:此期可再细分为变动期和固定期。所有通过M期的细胞都要进入G1期的变动期,以后便走向不同的命运。处在G1期的细胞,除丢失细胞外,不管是增殖细胞,还是G0期细胞,当它们待要进入细胞周期时,首先进行旺盛的物质合成,为进入S期作各种准备。

(2)S期:S期长短差异,是与复制单位多少决定的。S期的活动,是由于细胞内产生了一种蛋白质性质的DNA合成诱导者。有人将S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后培养,可引起G1期细胞核DNA复制提前。

(3)G2期:继续为进入M期创造物质条件。细胞能否顺利通过G2期进入M期,受到G2期检验点的控制,这一调控点有人称作R2。有人设想,可能与cAMP有关,也有人认为抑素在该期仍有作用。当这种细胞受适宜刺激后,无需DNA复制,可直接进入周期。

(4)M期

二、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 (一)原核细胞的分裂

- 36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简单,细胞周期短,在适宜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如细菌每20min就可分裂一次),其分裂方式为一分二或二分裂,习惯上又称无丝分裂或直接分裂。

(二)真核细胞的分裂

真核细胞的分裂较原核细胞复杂的多,根据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形式不同,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无丝分裂(amitosis)

又称直接分裂。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直接分裂。是发现最早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R. Remak首先在鸡胚血细胞中观察到这种分裂方式。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1882年,Flemming提出无丝分裂的概念。

2.有丝分裂(mitosis)

最初称这种分裂方式为核分裂(karyokinesis),因为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等一系列变化,然后才出现细胞的真正分裂,所以又称为间接分裂(indirect division)或有丝分裂。1882年Flemming提出,还由于这种分裂方式是多细胞生物体的体细胞的分裂方式,故又称体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是一连续的复杂动态过程,为叙述方便,根据形态学上的变化,按这些过程的先后顺序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未期。

除特殊组织细胞外,多数细胞在染色体解旋和核膜形成的同时,便进行细胞体的分裂,或称胞质分裂。但也有胞质分裂与核分裂不同步的。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以缢缩和起沟的方式进行的,缢缩的动力推测是由于在细胞质周边有一个微丝组成的“收缩环”,它的紧缩使细胞产生缢束,在缢束处起沟,使细胞一分为二。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因带有细胞壁的缘故,另具特点。是靠形成细胞板来完成的。在分裂未期,赤道面处的纺缍丝保留下来,并增加微管数量,向四周扩展,形成桶状结构—成膜体(phragmoplast)。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的含有多糖的小泡移向成膜体,小泡膜融合在一起而成为细胞板(cell plate)。一些充满果胶类物质的小泡,继续向细胞板间添充,形成中胶层及初生壁成分。最后细胞板两层膜和亲体细胞的质膜融合,将细胞一分为二。

3.减数分裂(meiosis)

- 37 -

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中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分裂,出现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是1883年Beneden最先阐述的,指通过两个细胞周期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的细胞分裂方式。由于发生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所以又有成熟分裂之称。

通过减数分裂使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另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从而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这就为生物的变异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保证。

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分裂I(first meiotic division,meiosis I)包括前期I、中期I、后期I、未期I和胞质分裂I六个阶段。然后,通过一个短暂的间期进入减数分裂II。减数第二次分裂或减数分裂II(second meiotic division,meiosis II)包括:前期II、中期II、后期II、未期II。减数分裂I有其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前期I染色体配对和基因重组。减数分裂II与一般有丝分裂雷同。

(三)影响细胞分裂的因素

能够影响细胞分裂的因素很多,而且极为复杂,目前还没达到对其全面认识的水平。细胞大小、抑素、cAMP、激素和接触抑制都能够影响细胞的分化。

第十二节: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一、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 (一)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特点

简单说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之间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所以,细胞分化是指同源细胞通过分裂,发生形态、结构与功能特征稳定差异的过程。

(二)细胞分化的实质

1.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按照一定程序相继活化的现象,称为基因的差次表达(differential expression)或顺序表达(Sequential expression)。即在同一时间内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具活性,而是有的有活性,有的无活性,有些细胞是这部分基因有活性,有些细胞则是另外一些基因有活性。

2.组织特异性基因和管家基因

- 38 -

一类是维持细胞最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是所有一切细胞都需具备的,由此译制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这类基因称“House-keeping gene”,译为“管家基因”,它们与细胞分化关系不大。如编码与细胞分裂、能量代谢、细胞基本建成有关的蛋白质的基因属此类。另一类是译制特异蛋白质的基因,与细胞的基本生存无直接关系,但与细胞分化关系密切,被称为“Luxury gene”,译为奢侈基因。

3.组合调控引发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三)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弄清了细胞分化的实质,研究者们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基因选择表达的控制机理方面。除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外,包括环境在内的诸多因素均对细胞分化有重要的影响。

1.胞外信号分子; 2.细胞记忆与决定;

3.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 4.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 5.环境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6.染色质变化与基因重排; 7.细胞核对细胞分化的作用; 8.细胞质对细胞分化的作用。 二、癌细胞(cancer cell)

癌细胞是生物体内由正常细胞转变成的不受控制地恶性增殖细胞,细胞一旦发生癌变,其生物学属性则发生一系列变化。可认为是不正常的细胞分化过程。

60年代末发现癌基因的存在。1908年,科学家发现多种病毒可引起肿瘤的发生,称这些病毒为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Oncogenic virus),有DNA肿瘤病毒和RNA肿瘤病毒,主要的是RNA肿瘤病毒,被称为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其中含有病毒癌基因(V-oncogne)。

细胞癌基因(oncogene)或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指存在于细胞中的与V-oncogene相对应的同源序列。原癌基因(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处于被阻遏状态或许还参与细胞正常活动。

- 39 -

第十三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一、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的研究只是整个衰老生物学(老年学,人类学)研究中的一部分。所谓衰老生物学(biology of senescence)是研究生物衰老的现象、过程和规律。其任务是要揭示生物(人类)衰老的特征,探索发生衰老的原因和机理,寻找推迟衰老的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延长生物(人类)的寿命。多细胞有机体细胞,依寿命长短不同可划分为两类,即干细胞和功能细胞。干细胞在整个一生都保持分裂能力,直到达到最高分裂次数便衰老死亡。如表皮生发层细胞,生血干细胞等。

(一)早期的细胞衰老研究

100年前,魏斯曼曾提出种质不死而体质会衰老和死亡的学说,后来,Carrel和Ebeling认为细胞本身不会衰老,衰老是由于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特别是20世纪40-50年代,由于L系小鼠细胞和Hela细胞系的建立,又使细胞不死性的观点更加巩固。直到60年代初,Hayflick等人的出色工作对细胞不死的观点彻底动摇了。

(二)Hayflick界限

Hayflick通过对不同生物的胚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发现物种寿命和培养细胞寿命之间存在着确切的相互关系。

Hayflick巧妙的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决定细胞衰老的因素在细胞内部,而不是外部环境。取老年男性个体的细胞(间期无巴氏小体)和年轻女性个体的细胞(间期有巴氏小体)进行单独或混合培养,并统计其倍增次数。结果发现,混合培养中的两类细胞的倍增次数与各自单独培养时相同,即在同一培养液,当年轻细胞旺盛增殖的同时,年老细胞就停止生长了;年轻细胞的胞质体与年老的完整细胞融合时,得到的杂种细胞不能分裂;年老细胞的胞质体与年轻的完整细胞融合时,杂种细胞的分裂能力几乎与年轻细胞相同。充分说明决定细胞的衰老是细胞核,而不是细胞质。体外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寿命的,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即Hayflick界限。从而引出了细胞最高分裂次数的问题。

(三)细胞在体内条件下的衰老:在机体内,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常见的现象,甚至在个体发育的早期也会发生;正常情况下终生保持分裂的细胞,其分裂

- 4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生物联赛细胞生物学辅导(9)在线全文阅读。

生物联赛细胞生物学辅导(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355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