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具有2000多年种植水稻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为了共同使水利资源,需要家庭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这是日本集体主义思想的历史根源。当日本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没有把市场压力分给每一位员工,而是由一个一个整体来共同面对。在日本企业中倡导一种社风,即大家都要维护企业,而企业又要维护每一名员工。在终身雇佣制下,每一位员工的晋升和待遇都是随着年头排列的,这就是所谓的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使公司中形成了牢固的组织人事关系,而这种稳定的关系为日本企业创造辉煌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持续低迷,越来越多的问题呈现出来,企业要压低成本,要增加人的创造力,就使得一些企业为了压低人工费用而提倡早退休(可给早退休的员工以多的薪水和奖励),另外大量雇佣临时工和海外研修生,以此来回避过多的教育培训费用、住房及保障费用补贴等开支。此外,和年功制相对应,一些企业开始实行年俸制,即一年评定一次工资,将个人贡献放在首位,这样高科技公司可以鼓励有才华的年轻人勇于创造的积极性。但深入考察日本企业时不难发现,无论经营者还是员工,大家都十分留恋终身雇佣制这种稳定的环境,真正要破这个铁饭碗谈何容易。
日本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特征文化,包括价值观、工作作风,甚至工作程序和方法,因此即使是东芝和日立这样十分相近的公司,职员要互相流动也非常困难,因为在某一公司做久了,已经熟悉了这个公司的工作套路,到另一个公司就派不上用场,在新公司
不知如何入手。从公司来讲,转变一名已带有其它公司定势文化的员工的习惯远比培训一名新员工费事得多。
其实,终身雇佣制又是一种年轻时为年老时储备的劳动制度,即在年轻时多干一些,少收入一些,而年长时公司多付一些报酬。这使得公司具有一定稳定性,多数有一定工龄的员工是不能接受取消终身雇佣制的,所以要取消这个制度确实存在困难。而要深刻理解终身雇佣制,也只有将之放在日本这个特定的环境中。
日本企业一般每年四月份从新毕业生中录用新员工,录用考核采取面试和笔试的方式,任职时除了在技术部门有一定的专业对口外,多数与所学专业无关。日本企业中有广泛的岗位轮换制度,目的是让员工掌握更多的技能,另一方面也使员工对工作常有新鲜感,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也十分重视培训,其目标是将员工培训成为实际的专家。培训分为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大多数企业实行员工的在职培训。企业对干部的考核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能力、成绩和情意考核,其中情意是指人际关系和对企业的忠诚心。日本企业的晋升比较缓慢,在早期经济快速发展时,企业迅速扩张,可晋升的位子和机会相对多一些,而现在企业处在固守期,因而很难腾出新位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现在实行一种资格制度,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和部长、课长、细长等职务相对应,这一点和我国企事业单位中的处级、科级主办科员相似。
日本企业员工收入是按年功序列排列的,一般刚入企业的员工月收入大概17万日元左右,试用一年期满达到20万日元左右,一个2
0年工龄的课长月收入大概为50~60万日元,而一个中等公司的社长年收入一般在2000万日元左右。在日本公司,只要说出一个人的工龄和职务,就能大概猜到他的收入水平。日本企业每年发一次奖金,金额相当于五个半月的工资,这实际上已成为企业的一种工资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员工的报恩思想。
在日本企业中,除了工资和奖金之外,还有各种津贴,如加班津贴、家属津贴、住房津贴、全勤和精勤津贴、交通费、地区津贴、伙午津贴等,一些好的企业还向员工提供租金十分优惠的住房,应该说日本企业的福利是一项庞大开支。
日本企业每周的正规劳动时间大约40~46小时,全年节假日120天左右,工厂内大多实行两班制或三班制。
日本企业的工会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组织,加入工会的员工比例为20%左右,虽说每年四月有一次日本人称之为“春斗”的劳资谈判,但极少发展到对抗程度。工会往往是经营者的一个助手,帮助企业安排完成任务。例如日本国铁私营以后的几个股份公司是由工会倡导开展全员质量管理的,当企业出现困难时,工会甚至主动做工作减少工资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日本企业的工会干部有不少被提拔到管理层,因而有人批评日本工会对企业缺乏监督,这也是日本企业劳动组织的一个特点。
企业管理和质量经营
日本企业认为以往那种只重视利润目标的企业经营已很难向前发展了,因而十分重视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以贡献于社会为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生产和销售使顾客满意、放心的产品,从而获得企业利益。
日本一家电气公司自1932年起在一贯如一的经营方针下,一直在产业界保持最高的业绩,其经营方针是:“我们公司以奉献给顾客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为使命,利益来自其结果,近视眼式的、自我利益为中心式的经营,是不会为神一般的公正的众目所容忍的。”“形成具有相同的理想并亲善合一的大团体能力的有机结合体,通过相互充分地有效地唤起个性,以自由的形式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独创见解,使全体人员感到生存的意义和快乐,从而为社会作有意义的贡献。”类似以上的方针是日本大多企业目前所订立的经营方针。
日本企业认为,企业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得到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自身的哲学和思想,通常反映为企业的社是、社训、细领等,企业用这些企业哲学教育员工,形成共识,这是其它国家的企业很难与之相比的。
具体到日本企业管理,一般首推日本的生产现场管理和以TQC闻名于世的小组改善活动。当然日本企业推行的精益生产也非常值得学习。
日本人常常以匠人自居,而将中国人称为商人。确实日本的制造业堪称世界一流,而制造业所以能够质量好、成本低,又和它特有的管理方式有关。以整理、整顿为核心的大家熟知的5S现场管理目前
仍是日本大多企业进行的基础管理,整理、整顿使得即使是传统的建材企业也环境优美、干净得几乎一尘不染。由于日本营销和生产厂是分开的,所以工厂以工场而命名,不介入销售活动,而专心致志地搞生产,从场长到每一位员工都将全部精力用于生产活动。再就是日本生产管理活动强调全员性,所以TQC(全员质量控制活动)、TQM(全员质量管理活动)、TPM(全员设备维护)、TVE(全员价值观)等都是以T(全员)打头。企业中达到全员的手段是小组活动,在工场内根据工作的相关性组成若干个小组,订立阶段目标,组织实施,定期评价和开报告会。日本许多企业中坚持小组活动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而直到今天,这种活动依然十分强劲,仍是日本企业管理者十分珍视的管理方法。日本企业生产管理的一大特点是重视改善,在工场中,没有不知道改善二字的,改善就是主张不断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实施改进的过程。日本企业在将ISO9000和TQC对比时,讲ISO9000告诉人们怎么做,而TQC则要人们不断地按更合理的去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压低成本成了企业管理的一大目标。日本企业在精益生产方面做得十分突出。精益生产活动应首推丰田的JIF(JUST IN TIME),所谓JIF是指及时供应零部件方式,丰田方式的核心是自动化再加上JIF。自动化(带人字旁的动)有两层意思,一是实行了自动化,让机器带有和人一样的判断力,另一层是尊重人,发生问题时工人可以自主停止生产线。在狭义的JIF中最重要的是“平稳化”的概念,这里所说的平稳化,是指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线之间保持生产的平衡,使生产数量及生产时间均等化,这意味着生产计划要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