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
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堪称奇迹:它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2.4%,国土面积不足世界的0.3%,但其GNP(国民生产总值)却远远超过了世界的10%。其人均GNP1990年达到353.5万日元,相当于28000美元,超过了美国和德国,跃居世界之首。1992年,随着泡沫经济的消失,日本经济的发展迟缓下来,进入到一个调整期,但日本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仍维持着巨大的规模。
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中,企业的成长和贡献是最为重要的。日本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和举世无双的企业管制造出数量多而质量好的产品,并将其成功地行销全世界。日本企业在海外建厂并积极合并和收购外国企业。近几年日本企业的管理也呈现一些新动向。我在日本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研修过一个月,通过授课、阅读资料和到日本企业见习,了解了一些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现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
企业制度及融资
日本企业大多是股份制公司,而有代表性的企业又大都是上市的股份公司,家族公司极少。日本企业的股份已高度分散化了,一般来讲,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相当大的股份,一些相关企业相互持股也占一定数量,而一般公众持股比例不是很高,约占20%左右,在企业中,
以社长为首的经营层持股比例也不高。因而日本企业的股东是一个多层次的群体,所以也有人说日本企业是向着产权模糊方向发展的。
从董事会的章程看,日本企业和其它国家的企业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操作却不尽相同。日本企业的最高经营层的组织结构极为封闭,除了极少数人从交易银行和相关企业、或从政府辞职的官员中来以外,最高经营层中大部分是从企业中层干部中选拔的。由于股份的分散化,股东大会也成为徒有虚名的东西,一般开会也只要两三个小时。
日本企业领导层的构成是会长(董事长)、副会长(副董事长)、社长(总经理)、副社长(副总经理)、专务董事、常务董事、董事,这一排列十分重要。但在现实的日本企业中,会长一般是社长年长以后出任的。和其它国家的公司总经理任命不同,社长不是由董事会任命而是直接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社长实际上拥有很大的权力。大多数企业是会长主持对外事务,而社长对内管理整个企业。当然在日本也有会长执掌大权的,这往往因一些具体条件而定。此外,原来受股东委托的监事会也只限于形式。这些与国际上通用的公司规则的不同的,反映了日本的文化和组织特点。
日本企业的董事一般在20名左右,但大公司也有达到60名的,一般来讲董事人数与职工人数的比例约为1:200~150,由于日本企业实行年功序列制,所以要晋升为董事,年龄一般在55岁~60岁之间。
日本的企业组织一般采用事业部制和事业本部制,事业部和事业本部对相关产品系列进行统一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把责任分给了事业部,以提高事业部的盈利意识。在许多企业中,事业部的实力比总公司办事机构还要强。
早期日本企业不太愿意设立子公司,对分公司控制也很严。随着向海外的发展,尤其1992年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企业都想在海外生存和发展,因此,现在日本企业在海外建立子公司也已成常事,但其组织总的来讲是比较紧密的。
日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在50%左右,其负债约30%是从银行获得的货款,而20%则是通过债券等形式得来的。企业的筹资基本由四种形式组成,即股东的资本金、通过债券发行的社债、银行贷款和企业留利。日本企业十分重视企业留利,在飞速发展时期企业留利要占总利润的80%左右,是企业发展获得资金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来由于企业的持续不景气,为了照顾股东的分红,以维持股票的面值和获得股东的新投入,企业留利水平在逐年下降,一般降到40%左右,而这恰恰和美国目前的水平相当。
在过去几十年中,日本企业奉行的是企业本位制,即追求企业的膨胀、产品市场占有率、经营者和员工的收入福利,而对股东权益照顾不够。但在那个时期,日本股票的升值也是惊人的,所以只要企业红火,股东就可以在股票升值中得到收益。但从1992年以来股票指数几乎跌了50%,因而股东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红利。从另一方面看,日本企业不重视股东利益的倾向也受到了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而企
业要从股东那里得到投资,也只能保证股东投资的回报率,这是日本企业的一个大的转变。
目前日本企业仍把从股东那里获得股本金作为筹资的第一手段,这是因为发行股票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可以不分红,而获得的资本金股东也不能抽回,所以这对公司来讲是最稳定的资金来源。
很多日本企业也很重视发行债券。一般债券为3-4年期,最近也发行了7-10年期的更长期债券,还有一种债券叫做可转换股票的债券,换成股票的价格是事先决定的,在股价比预先制定的价格高时,投资者就可以转换成股票抛售。
企业向银行的借款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两种。长期借款用于厂房设备投资,短期借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目前整个日本投资需求不足,而银行资金十分充足,因此只要是优秀企业,就比较容易获得贷款。日本企业在银行开户借款一般也是多头,大多在20家银行左右,但50~60家的也不少,像NEC公司的贷款银行就有40家左右。
不论发行债券还是向银行贷款,最重要的是企业的资信度。在日本,由大藏省批准的民间评定等级的机构来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每年评定一次,每次评级须有两家评定机构分别进行评定。日本企业的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等几个等级,目前多数企业的等级是BBB,为AAA的公司为数不多。一般来讲,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的企业,银行非常愿意提供贷款,发行债券也十分顺利,而且信用等级越高,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的利息就越低。在处理担保
和抵押上也有不同,A级以上信用等级的企业贷款时一般可以不做担保或抵押。
日本现在投资不足,政府为刺激经济,实行低利率政策,一般存款利息为0.1~0.2%,而贷款利息长期贷款为2.5%,短期贷款为1.625%,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也只有0.5%。对于好企业,银行还实行优惠利率,如A级以上信用等级企业的优惠利率为0.8%。即使这样低的利率,在目前仍然不能促使日本企业的投资大幅度增加。
日本企业十分重视资金的管理和运作,在投资时非常重视压缩总投资和缩短投资建设期,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对于原材料和在制品都主张压至最低,对于应收账款也十分重视,从而减少占用资金的规模。企业千方百计追求高利润,除了为满足股东分利和企业留利,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只有经营好的企业才能有高资信度,才能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得以生存。
人事劳务管理
日本企业的人事劳务管理是与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等基本性质相配合的各种完备的制度。
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实行的是从录用到退休的终身雇佣制度,员工以厂为家,企业也用提供相应稳定的收入和高福利来营造家的氛围。在日本铁路分化为股份公司以前的国营时代,曾经有闻名于日本的“国铁一家”的企业文化,日本的丰田公司也是以厂为家为主体文化,这些是日本社会固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企业组织中的体现。日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