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提升素质、转变观念,努力建设高质量执法队伍
2009年我队和海安、如东县农业执法大队被省厅表彰为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海门市农林局被农业部表彰为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另有三位执法人员为先进个人,受表彰数名列全省前茅。我们围绕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高质量执法队伍的目标,重点开展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教育,在全市农业执法队伍中努力营造热心为农,公心办案、真心做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一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人员的思想状况、职业操守怎么样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能不能更好的完成,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关系到整个农业行政执法形象的树立,为此我们坚持以思想为先导,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全队人员学习,引导全体队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提高了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能力,使大家绷紧思想上的弦,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明白何所为、何所不为。全体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为农服务,主动将服务与管理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文明办公、礼貌用语,对所有举报都认真、热情对待,做好记录,有案必查,认真落实每个举报案件,取信于民。对来电举报突出一个“快”字,查处案件突出一个“公”字,受理投诉突出一个“诚”字。2009年度,接到各类举报电话44个,举报信函8件,来人咨询28次。按照有关法规和程序移交和分工,及时给予了处理。下发查案通知15个,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办。
二是加强建设,率先通过验收。我们以深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为抓手,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切实提高农业执法人员法制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的观念,做到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今年全体执法人员均接受了部省农业执法的法律法规培训。各县(市)对照省提出的“有专职的执法队伍、有完善的设施条件、有配套的工作制度、领导重视好、执法行为好、工作效果好”的规范化建设标准,查摆不足,自我补缺,我局召开了全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会议并对6县市执法大队进行了现场督察和模拟检查,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海门市和如东县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规范化单位。2007年以来我们根据部、省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积极开展了以“三有三好”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2009年通州、启东、如皋通过了省厅的验收,至此,我市用三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全部通过规范化建设的验收(目前全省唯一满堂红的市)。如东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获得农业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全省仅两个县),海安县获得农业部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项目(全省三个县)。
二、存在问题
1、农资经营门槛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修订后,取消了农业部门对农药经营者资格的审查,降低了农药经营的门槛,农药经营户数量无序扩大,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种子法》实施后,许多种子代销点多头代销、多级代销,经营网点手续不齐。经营肥料、饲料也同样没有门槛,个别商贩跑墟场、走村串户、无固定销售地点。目前部分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进货随意性大,甚至靠流动批发商,致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给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留下可乘之机。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农资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的受害者是农民消费者。
2、经营门店规模小,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在一个合并前的小乡镇100多米长的镇区,农资经营点多达4家以上,有的农资与其它杂百货同存共销,搞不清楚其主营什么,更有甚者吃住在农药经营门市,24个小时与农药为伴。有的经营人员缺乏起码的文化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农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根本谈不上为使用者提供正确的技术指导服务。
3、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范围内还客观存在。受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对农资制假售假、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不力,甚至还有庇护的现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年终工作总结市农业执法2009年工作总结(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