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数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探索则是教学的生命线,因此,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做数学”,让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
一、初中数学探究型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探究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
探究型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型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近似于启发式教学,但又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
1.问题性
探究式教学是要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即使是一个已知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因此,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问题可以是学科性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课程内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的;可以是思维性的,也可以是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本文转载自免费范文网www.77cn.com.cn)
2.开放性
探究式教学的内容范围较大,既来自学科,也来自社会、来自生活。学生学习的途径、方式、视角、方法不一,探究结果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要有开放、民主的意识,把学生当作学习中的真正主人,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石和核心。
3.实践性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在组织探究学习时,要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注重提供直接经验。学生实践活动是动手和动脑的结合。“做中学”和“学中做”,思维发展是核心。
4.指导性
自主探究不是盲目地探究,必须是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下和调控下实现,当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时,像学生那样热情地学习,这时就是“身”的指导;当为学生排忧解难,指点方向时,就是“言”的指导;还有时是一种“行”的指导。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调控,“探究式”就会变成“放羊式”了。
5.差异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学工作总结初中数学探究型课堂教学初探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