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指导服务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渔业、科技渔业、健康渔业、生态渔业,推进我市由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跨越。
一、水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水产业作为全市最大的特色农业来打造,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来开辟,积极探索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水产新品种、加工新工艺、流通新渠道,大力发展水产经济,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水产养殖发展面积82万亩。其中精养塘43万亩,鱼莲(藕、虾、蟹)共生19万亩,稻田养蟹5万亩,稻田寄养野生小龙虾15万亩。全市年孵化鱼苗50亿尾,其中名特优鱼苗35亿尾。水产品总量预计30万吨。其中黄鳝、河蟹、虾、回鱼、甲鱼、黄古、刁子鱼等养殖产量可达10万吨,名特优比重可上升到85%。渔业产值可达28亿元,比2007年增4亿元(含鱼种产值),渔民人均纯收入增400元。在水产养殖模式上,不断调整养殖结构,普养、混养面积日益缩小,名特专养、套养面积不断增大。2007年网箱养鳝100万口;鱼池套养甲鱼1.5万亩;虾稻、虾莲、蟹稻等高效模式20万亩。我市充分利用水产业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或多个加工龙头企业,其中水产业年加工能力在2000吨以上的水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2家,年加工能力超过8万吨。
二、主要作法
(一)抓水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标准化生产
1、组建专班。##市水产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落实领导专班,负责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督办工作;各镇办水产服务中心人员分别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工作专班。
2、狠抓宣传。工作专班采取##电视台《田野》栏目、报刊《金土地》、热线电话168、局刊物《##水产》、水产技术人员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全市各镇办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法律法规宣传培训班,拉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资料,张贴“门神”(贴在门上的小标语)等形式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苗种生产管理办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规范管理。2008年市渔政局、市畜牧局组织联合工作专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联合执法大检查,对全市700多家渔药、渔用饲料商店以及其经营的品种进行了逐个摸底登记,对药品批号或出产日期不明的渔药,责令经销商下架或退货处理,否则就地予以销毁。通过清理整顿,促进了我市渔药、渔用饲料管理工作沿着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4、执行程序。一是从源头抓起,严把苗种生产繁育关。严格按照《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办法》,做到“三化三记录”(即:生产管理制度化,繁殖设施规范化,水源条件标准化;做好苗种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二是对养殖生产过程全程跟踪管理。深入农户指导养殖户认真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产品标签、采购渔药记录、养殖用药记录、产品销售记录,督促养殖技术规范化,建立产品溯源制度,做到养殖环节问题有源可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我市采取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的办法,将无公害认定论证一体化推进工作全面展开,全市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23个单位,178个水产品,面积62万亩(不含稻田寄养野生小龙虾面积15万亩,稻田养蟹面积5万亩),产地认定率达到100%,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认证指标。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现代渔业进程
1、抓水产板块建设。按照整体规划、高标准设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渠道投资的原则,大手笔建设水产板块。2008年全市路网配套以排湖为核心修建环形公路、通村公路98公里;加固干堤及民垸堤78千米;疏挖排灌渠道110千米;新建、改造、维修泵站114处,涵闸112座;改造老鱼池10万亩;累计工程造林320万株。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个人工作总结市水产局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规划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