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9、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诗经 大雅云汉》
1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周易】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象辞上传?乾卦》
1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智》。《周易?系辞上》
13、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14、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
15、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1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1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易经》
1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易经》
1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尚书】(书经)
2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盘庚上》 【左传】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哀公八年》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年》
2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28、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国语】
2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30、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周语中》 【战国策】
31、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32、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33、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老子】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7、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3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论语】
40、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4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4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47、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4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5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5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5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5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6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1、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6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6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6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65、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6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6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6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礼记】
7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7
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7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7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7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76、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7
7、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 7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7
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德育工作总结2021年师风师德建设古诗文 名言范文(1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