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没有好的视力,我们无法看清楚远处的景色;没有好的听力,我们无法听清优美的乐曲一样。
(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小学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妨碍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本身处于知识经验不足、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迅速和想象活跃的为特征的年龄阶段,游戏的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集体性特征最适合于幼儿的这种特征实践因此,游戏是最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实践形式。
(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产生,因为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理解力不强,根本无法领会为什么等于,他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掌握得不扎实。这样施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没一点儿的好处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己懂”而不专心听课,这些孩子往往有张扬的心理,认为都学过而不用心学习,导致日后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二、克服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性思考及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以科学理念为先导
教育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远的教育目标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应深刻认识分数至上对学生创造人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消极影响,确立对幼儿终身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目标观。首先认识到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自身,应让儿童自发地和主动地进行学习。幼儿园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课题模式,都应该使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让主体性体现到各项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让儿童对教学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兴趣,根据自己的简单的价值判断进行选择,从而表现自己的主体性。此外,以儿童发展为本,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
(二)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即教师专业化水平)。关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每个幼儿园面临的挑战。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教师专业化成长,对于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逐渐重视,幼儿园在资金、物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多地方,很多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仍旧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上,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当前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很多,各个地方各个幼儿园虽然大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稍微大的幼儿园也都有自己的课题,但往往浮于表面,没有做到深层次的挖掘。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基层教师可以接触到最原始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教师的成长是有益的,可是要通过这些信息提取出具有理论水平的观点和看法,对大部分基层教师来说仍然是困难的。
(三)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行政监管,建立科学评估机制
幼儿教育不单纯是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管理,切实发挥监管与扶持职能,这是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本。幼儿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的重视,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幼儿园管理条例》,这些都为各级政府发展与支持幼儿教育提供了强有力政策依据。政府要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相联,从一定的高度上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办好幼儿教育,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该看到,幼儿教育虽然走市场运作的模式,但它福利性一面依然不能改变也不应改变。鼓励社会力量办园,不等于办园完全自由化,应将其纳入教育执法范围,进行有效的管理,促使幼儿园依法办园,依法执教,从根本上改变的失控局面。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管理力度,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为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一方面要给幼儿园提供政策援助,使幼儿教育在进行成本核算后顺利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让幼儿园走出带着镣铐跳舞的窘迫现实,把精力放在教育研究和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上,彻底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广泛进行社会宣传,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思想,重视早期智力开发、思维训练、品德教育对儿童一生的作用,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幼儿园本身要科学制订政策,强化质量管理,强化对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力度,建立健全幼儿园的质量评估体系。幼儿园可根据有关规定制订较为完整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以此来管理幼儿园,以此正确评价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幼儿园一方面要改变重知识、技能,轻情意、态度和个性培养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多观察幼儿,注重平时对幼儿的教育。考评幼儿要防止片面性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看情感、兴趣、习惯、自理能力和实际能力等。
(四)强化家园联系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幼儿园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已经占儿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加强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让家长去自觉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明确孩子的培养方向,发现幼儿园里的小学化课程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
(五)密切幼小教育沟通,实现幼小衔接
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幼儿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幼小要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为顺利入学作好身体与心理上的准备,减轻家长的顾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幼小课堂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