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或有利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59.中心—外围理论:又称核心—边缘理论,用来分析世界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格局,并提出解决它们之间不平等关系的政策设想。
60.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相互传输过程。三个前提条件:①区域之间的互补性②区域之间的可达性③干扰机会 61.区域分工的意义: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
62.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63.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①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③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将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 6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
6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①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②促进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③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④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⑤鼓
励企业跨区域发展⑥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6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①科学技术进步②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③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④国际经济协调。
67.经济全球化的特点:①经济全球化影响广泛②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③全球经济形成多极化格局
68.未来的经济全球化的特点:①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全球化发展②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③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④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69.企业增长动因:①实现规模效益②实现交易内部化③技术优势的发挥④来自竞争的压力。
70.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功能部结构、产业部结构、区域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
71.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①便捷的交通运输②及时的信息获取③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72.大都市的三种优势:①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②提供了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③具有与其它大都市高度接近性。
73.公司四种生产单位格局特征:①全球集中生产型②市场地生产型③专业化生产型④跨国一体化生产型
74.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①广泛性②层次性③区域性④多面性⑤差异性⑥时间性
75.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①社会政治背景②结构状况③相对地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经济地理学考试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