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的特点是( )
A .数量性和同质性
B .总体性和同质性
C .数量性和总体性
D .总体性和变异性
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 .职工人数
B .机器设备台数
C .营业利润
D .企业数目
3.在企业普查中,每个企业是( )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调查项目
D .调查内容 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 .确定组距和组限
B .确定组数和组中值
C .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 .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
A .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B .采用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C .采用基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D .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6.若p 表示价格,q 表示销售量,则
∑∑-0010q p q p 表示( ) A .由于价格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B .由于销售额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C .由于销售量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D .由于销售额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7.若零售商品价格增长3%,销售量增长6%,则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长( )
A .2.91%
B .9%
C .9.18%
D .18%
8.在抽样调查中,由于没有遵循随机原则而产生的误差称为( )
A .登记性误差
B .实际误差
C .系统性误差
D .随机误差
9.在简单随机重置抽样条件下,当概率保证程度提高,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必要样本容量的变动情况是(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加或减少均有可能发生
10.相关系数r=0.6,表明两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为( )
A .无直线相关
B .低度相关
C .中度相关
D .高度相关
11.某地区2008年末人口情况为,14岁以下人口200万,15-64岁人口500万,65岁以上人口100万,该地区的总负担系数是( )
A.20%B.30%
C.40%D.60%
12.若10位学生的年龄(岁)分别为17、18、18、18、19、20、20、20、20、22,则10位学生年龄的中位数为()A.18.5 B.19
C.19.5 D.20
13.农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是()
A.工厂法B.公司法
C.部门法D.产品法
1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
A.生产概念B.收入概念
C.消费概念D.分配概念
15.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专项收入B.国有企业亏损补贴
C.各项税收收入D.其他收入
16.表明每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引起财政收入增加数额的指标是()
A.财政收入弹性系数B.财政收入边际倾向
C.财政支出弹性系数D.财政支出边际倾向
17.已知x与y的回归方程是:y?=2.5+3x,在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x与y是负相关B.x与y是正相关
C.回归直线的斜率是2.5 D.回归直线的截距是3
18.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过程中四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A.投资供给量≥投资使用量≥投资形成量≥投资财产形成量
B.投资供给量≥投资形成量≥投资使用量≥投资财产形成量
C.投资使用量≥投资形成量≥投资供给量≥投资财产形成量
D.投资使用量≥投资供给量≥投资形成量≥投资财产形成量
19.假定某地区基尼系数为0.28,表明该地区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为()
A.高度平均B.相对平均
C.相对合理D.差距过大
20.居民消费按照消费内容不同,可分为()
A.农村消费和城市消费B.物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C.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D.购买性商品消费和自给性实物消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在我国经济类型的划分中,属于公有经济的有()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
C.私有经济D.港澳台经济
E.外商经济
22.在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中,应用的指数有()
A.数量指标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23.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主要有()
A.水平法B.表格法
C.图示法D.相关系数法
E.累计法
24.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经济总体账户包括()
A.生产账户B.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C.资本账户D.金融账户
E.资产负债账户
25.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总量指标有()
A.出生人口数B.死亡人口数
C.自然净增人口数D.出生率
E.死亡率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统计调查
27.抽样平均误差
28.国民财产
29.价值量指标
30.货币流通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1.简述时期指标的特点。
32.简述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
33.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的名称和计算公式。
五、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4、35小题各5分,第36、37小题各10分,共30分)计算结果保留两
位小数
求该校2008级学生英语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要求计算:
(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商品流通费用率;(3分) (2)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2分)
(提示:商品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额/商品销售额;商品流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平均库存额。)
(提示:单项功效系数=
6040+?
-该指标不允许值
该指标满意值)
要求计算:
(1)该企业的总成本指数及其增长量:(4分)
(2)该企业的产量总指数及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绝对影响;(3分) (3)该企业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及单位成本变动对总成本的绝对影响。(3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1年01月真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