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 电站坝段在右岸
优点:1、进坝公路在左岸,便于交通运输;2、电站坝段在右岸主河槽位置,水轮机安装高程低,从而有利于发电。
缺点:左岸设溢流坝,冲刷坑部位地质条件较差。
方案二 电站坝段在左岸
优点:1、电站布置在左岸,地势开阔,布置方便;2、溢流坝位于右岸河床段,使冲刷避开左岸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
缺点:增加开挖工程量,运输不方便
综上所述,方案一工程量小,运输方便,且左岸冲刷问题可经工程措施予以处理,保证大坝安全稳定,故选方案一
2、确定坝高
根据规范,坝高超过100m 时,可建在新鲜、微风化至弱风化下部基岩上。原则上应考虑技术加固处理后,在满足坝的强度和稳定的基础上,减少开挖。基础中存在的局部工程地质缺陷,例如表层夹泥裂缝、强风化区、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及岩溶充填物等均应结合基础开挖予以挖除。由方案一,河床的片麻岩地基上修建实体重力坝,通过立视图上确定的坝基开挖线定出建基面最低开挖高程为▽124.0m。
因此,最大坝高为104m,属于高坝。
2.2.3 拟定坝顶宽度
坝顶宽度应根据设备布置、运行、检修、施工和交通等需要确定并应满足抗震,特大洪水时维护等要求。
因无特殊要求,根据规范的规定,坝顶宽度可采用坝高的8%~10%取值,且不小于2m 并应满足交通和运行管理的需要。按坝高的10%计算,即为10.4 米,考虑到上游防浪墙、下游侧护栏、排水沟槽及两边人行道等,取坝顶宽为10m,以满足大坝维修作业通行需要。
2.2.4 拟定剖面尺寸
拟定坝体形状为基本三角形。坝的下游面为均一斜面,斜面的延长线与上游坝面相交于最高库水位处,为了便于布置进口控制设备,又可利用一部分水重帮助坝体维持稳定,本次设计采用上游坝面上部铅直,下部倾斜的形式。该形式为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具有比较丰富的工程经验。
根据已知条件,上游坝坡坡率n=0.2,做成上铅直下部倾向上游;下游坝坡坡率m=0.6~0.8,取m=0.8。
在上下游坡率及坝顶高程已知的条件下,上游折线角高程185.0m,计算得坝底宽度为B=94.6m。
2.2.5 基础灌浆廊道尺寸拟定
高、中坝内必须设置基础灌浆廊道,兼作灌浆、排水和检查之用。
基础灌浆廊道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浇灌机具尺寸即工作要求确定,为了保证完成其功能且可以自由通行,设计基础灌浆廊道断面取3.0×4.5m,形状采用城门洞型。
廊道的上游壁离上游侧面的距离应满足防渗要求,在坝踵附近距上游坝面0.05~0.1 倍作用水头、且不小于4~5m 处设置,本次设计取10m,为满足压力灌浆,基础灌浆廊道距基岩面不宜小于1.5 倍廊道宽度,取5m。
初步拟定坝体形状剖面如图所示。
图2-2 非溢流坝段剖面尺寸图
第三章 稳定分析
3.1 荷载计算及其组合
重力坝的主要荷载主要有:自重、静水压力、浪压力、泥沙压力、扬压力、地震荷载等,常取1m坝长进行计算。
荷载组合可分为基本组合与特殊组合两类。基本组合属于设计情况或正常情况,由同时出现的基本荷载组成。特殊组合属校核情况或非常情况,由同时出现的基本荷载和一种或几种特殊荷载组成。设计时应从这两类组合中选择几种最不利的、起控制作用的组合情况进行计算,使之满足规范中规定的要求。
本次设计考虑的基本荷载组合为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特殊组合为校核洪水位和地震情况,它们分别考虑的荷载如下表所示。
2.分期施工的坝应按相应的荷载组合分期进行计算。
3.施工期的情况应作必要核算,作为特殊组合。
4.根据地质和其他条件,如考虑运用时排水设备,易于堵塞,须经常维修时,应考虑排水失效的情况,作为特殊组合。
5.地震情况的静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按正常蓄水位计算。
6.表中的“√”表示应考虑的荷载。
下面就各种情况计算相应荷载,计算示意图如下
W12
W2’
H1 W2’ W13 W3
W11 Pd H2 b3
U4 γH2
γH1 U2 U3 αγH
U1
图3-1 重力坝荷载计算示意图
3.1.1 自重W
坝体自重的计算公式: W =Vγc(kN) (3-6)
式中 V——坝体体积,m3;由于取1m坝长,可以用断面面积代替,通常把它分成如图3-1 所示的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分别计算重力;
γc ——坝体混凝土的重度(本设计中混凝土的重度为24kN/ m3)
分解后的三部分自重:
W11=24×0.5×12.2×61=8930.4kN
W12=24×10×104=24960kN
W13=24×0.5×90.5×72.4=78626.4kN
W1=W11+W12+W13=112516.8kN
取坝底部中点为力矩作用中心点O,则
W1作用点至O点的力臂为: (47.3-12.2×2÷3) = 39.17m
W2作用点至O点的力臂为: 47.3-12.2-5=30.1m;
W3作用点至O点的力臂为: 25.1-72.4÷3=0.97
竖向力对O点的弯矩(顺时针为“-”,逆时针为“+”):
MOW1 = 8930.4×39.17 = 349774 KN·m
MOW2 =24960×30.1 =751296KN·m
MOW3 =78626.4×0.97 =76005.52KN·m
∑MOW =349774+751296+76005.52=1177075.52 KN·m
3.1.2 静水压力P
静水压力是作用在上下游坝面的主要荷载,计算时常分解为水平水压力PH和垂直水压力PV两种。
根据水力学公式
水平水压力PH 计算公式为:
式中: H — 计算点处的作用水头,m;
γw —水的重度,常取9.81 kN/m3;
垂直水压力PV 按水重计算。
计算正常蓄水位情况下的上下游水深:
上游水深H1 =224.7-124.0=100.7m;下游水深H2 =138.4-124.0=14.4m
上游垂直水压力:Pv1=(0.5×12.2×61+39.7×12.2)×9.81=8401.68kN
下游垂直水压力:Pv2=14.4×0.8×14.4×0.5×9.81=813.68kN
水重:Pv= Pv1+ Pv2=8401.68+813.68=9215.36 kN(↓)
上游水平水压力:PH1 =-0.5×9.81×100.72=-49739.1kN(→)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水工建筑物重力坝课程设计-不计扬压力(szc)(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