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问题谈了几点看法。首先陈述了生态遗传学的性质,它是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的结合,研究种群层次上正在进行着的进化;其次列举了生态遗传学的基本内容,说明生态遗传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最后举两个实例阐
生物多样性!第"卷,第#期,$%%%年#月
&’()*+*,(-.(/*0+(12!!(#):#34#5,6789:;9<,$%%%
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黄瑞复
(云南大学,昆明!5=%%>#)!
摘!要!本文就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问题谈了几点看法。首先陈述了生态遗传学的性质,它是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的结合,研究种群层次上正在进行着的进化;其次列举了生态遗传学的基本内容,说明生态遗传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最后举两个实例阐明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生态遗传学,种群,生物多样性
"#$%&’$(&)$*&’&+,*-’+$.$/,*(,.0,&1,2$%(,/3*&.($%2-/,&.456789:;,<=;
70(/%-*/!(?@A7B97C7?@B;B79,CDE7B9D8F7ECG797HICJ:CC7HD?@A79DF7CDK7JDFDLIJ;FL7?7@IJCI?8IDHIM79CIN@<JD?C79M;@ID?O6I9C@DK;FF,@A7?;@:97DK7JDFDLIJ;FL7?7@IJCG;CH7CJ9I87HO*JDFDLIJ;FL7?7@IJC97B97C7?@C;:N?ID?DKBDB:F;@ID?7JDFDL<;?HBDB:F;@ID?L7?7@IJC;?HI@C@:HI7CD?7MDF:@ID?;@BDB:F;@ID?F7M7FO+7JD?H,@A78;CIJJD?@7?@DK7JDFDLIJ;FL7?7@IJCG;CI?@9DH:J7H@DCADG@A;@I@ICD?7DK@A78;CIJP?DGF7HL7E7?@CI?@A7C@:H<;?HB9D@7J@ID?DK8IDHIM79CI@<OQ;C@,@GD7R;EBF7CG797LIM7?@DIFF:C@9;@7@A7;BBFIJ;@ID?DK7JDFDLIJ;FL7N?7@IJCI?8IDHIM79CI@<JD?C79M;@ID?O
>$3?&%1(@7JDFDLIJ;FL7?7@IJC,BDB:F;@ID?,8IDHIM79CI@<
7;/#&%’(-11%$((!2:??;?S?IM79CI@<,T:?EI?L!5=%%>#
#!!生态遗传学的性质
生态遗传学是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的结合,它综合了这两个学科的内容,并试图把种群生态学的理论赋予种群遗传学意义上的解释,把种群遗传学的原理给予种群生态学意义上的理解,力图把以往分开的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结合为一门新学科。这种结合远非易事,迄今为止尚不能令人满意。但研究种群必须朝此方向努力看来是不可避免的。生态遗传学既然是以种群为研究对象,所以也可以称为种群生物学。种群是生物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生态遗传学出现时,它就直接研究种群水平上正在进行着的进化(U7997FF,#>"#)。一种比较定量的和用现代术语表达的进化定义是:种群中基因种类和等位基因频率的逐代改变。因此,根本的问题就是要确定在自然种群中什么因素导致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或导致一个等位基因替换另一个等位基因。有许多因素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归纳起来,目前已确认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四个相互独立的因素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基因流动和随机遗传漂变。这是四个不同层次、性质各异的种群现象,人们根据它们都具有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作用而把它们联系起来研究。种群的进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通常是这些因素在种群中同时发挥作用而造成联合效应的结果。
$!!生态遗传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
下面列出生态遗传学的基本内容(+DF89IL,#>V>;U7997FF,#>"#;’7H9IJP,#>"W;+EI@A,
(#>>"年#$月,昆明)!本文为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会议大会报告之一
本文就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问题谈了几点看法。首先陈述了生态遗传学的性质,它是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的结合,研究种群层次上正在进行着的进化;其次列举了生态遗传学的基本内容,说明生态遗传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最后举两个实例阐
!G生F物F多F样F性FFFFFFFFFFFFFFFFFFFF第#卷!"##;$%&’()*(%&+,!"",),旨在说明生态遗传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许更为简明。
!"#$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
遗传变异:形态变异,核型变异,酶谱和-./指纹变异;环境变异:环境变异的一般作用,可塑性和反应规范(&0%1’23443&5),遗传稳态(6040’21735038’%828);遗传平衡定律。
!"!$进化要素
遗传变异:突变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率的估计,重组,重组与遗传体制,突变和重组的进化意义;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进化理论的必要条件,选择的基本模型,突变和选择的平衡,自然选择和适应;基因流动:大陆9岛屿模型,一般模型,基因流动和突变的关系,基因流动和选择;随机遗传漂变:随机遗传漂变的作用,有效种群大小;进化要素的联合效应;遗传负荷(6040’21(3%:):突变负荷,分离负荷,置换负荷。
!"%$非随机交配和数量性状
非随机交配:亚种群和;%7(<4:公式,自体受精,近交系数,谱系近交系数,近交与选择;数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性质,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估计遗传方差和遗传率。
!"&$种群增长和调节
种群增长: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密度;种群调节:密度制约死亡,非密度制约死亡;种群统计:生殖力表和存活表,种群统计范围(净置换率,世代长度和稳定的年龄分布,瞬时增长率,预其寿命,生殖值);种群统计遗传学和生活史式样的进化:选择的生态学模型(频率制约选择,密度制约选择),种群统计遗传学(:0536&%=7216040’218)(合子选择,性选择,配子选择,生殖力选择),生活史式样的进化(&和>对策生活史式样,*、?和@对策生活史式样)。!"’$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竞争排斥,理论模型,生态位理论,自然种群间的竞争;捕食者和猎物间的相互作用:理论模型,自然种群间的捕食作用,灭绝;协同进化:种间竞争能力和性状置换(17%&%1’0&
,捕食者和猎物的进化,互惠共生现象,红皇后假说(@0:A<0047B=3’70828)。:28=(%10504’)
!"($社会行为的进化
作为表型特征的行为;行为的适应性;行为的遗传率;社会行为;家系选择和集团选择。
!")$种群内平衡多态现象的维持机制
杂合有利性;频率制约选择;强制异体受精;相反的选择压力;减数分裂比偏移(5023’21:&2C0);性比;时空异质性;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