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两弹一星
1.成就: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
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成果: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3.改革开放后:2012年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9
部编本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一)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二)表现:
(一)交通运输的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2.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3.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4.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5.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信事业: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2.互联网: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3.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10
部编本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专题一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对内: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对外:抗美援朝
专题二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一五”计划之间的关系
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抗美援朝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一五”计划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专题三“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关系
①“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过渡时期的两个主要任务;
②“一五”计划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是工业化的起步;
③三大改造是为了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一五”计划服务的,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
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
④③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期间;
⑤“一五”计划是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
专题四建国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
①经过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也得到基本恢复;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③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④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专题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①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一五”计划符合我国国情和历史发展趋势,集中力量有效地突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面发展;
②苏联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中国的援助;
③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献;
④计划经济建设的优势。
11
部编本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专题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发生的三大改变
1.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对外关系,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12
部编本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专题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目标、前提、实质、作用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13
部编本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1.我国应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潮流?
①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收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使我国社会全面进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学习2017-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历史复习提纲(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