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又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五)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内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2.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意义]:此后,我国加快了发展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七)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意义: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共十六大(2002年)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中共十七大(2007年)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确立党的指导思想。
四、中共十八大(2012年)[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中共十九大(时间:2017年)
1.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一)提出: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基本内涵:国家富强(前提)、民族振兴(核心)、人民幸福(根本)。
(三)实现途径: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四)“两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
部编本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二)影响: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一)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二)应对举措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影响: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二)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实施: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四)意义: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措施:因地制宜、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4.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5.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孔繁森)
6.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二)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二)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三)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6
部编本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对台政策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合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③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学习2017-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历史复习提纲(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