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中共八大(195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二)失误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本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3.调整失误:①1961年开始实施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②1962年,七千人大会,比较系统的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两大反革命集团被粉碎:①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②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影响: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建设成就
(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革前)的主要成就:①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国实现原油及石油产品全部自给。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④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⑤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①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个氢弹。②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
(一)背景:①两个凡是“引起全国上下不满;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二)会议内容:①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三)会议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①1980年,中共中央撤销对“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各种罪名,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使建国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②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
3
部编本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8课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方式)。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2.改革的内容:①所有制上: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政企关系上:对国企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改革的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过程: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二)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9课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二)最早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广东、福建两省。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三)含义:在设立经济特区的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四)深圳地位: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五)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领域的扩大
(一)过程
①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②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③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④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⑤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⑥2010年,增设喀什为经济特区。
(二)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三)意义
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间:2001年)
意义: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
4
部编本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展。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学习2017-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历史复习提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