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1:企业未按照要求进行提取和使用的。
——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和承包商管理;
示例1:未建立事故档案,未按照事故“四不放过”进行管理;未制定变更管理的相关要求;未建立承包商管理制度或承包商档案,未签署安全协议。
——作业管理;
示例1:未按照GB 30871要求制定管理制度、进行作业。
——应急管理;
示例1:未制定企业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不全、未进行应急预案备案、未配备相应的应急器材。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示例1:未按法规要求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未按法规要求组织从业人员查体、未及时全面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6.1.1 企业应依据已经确定的风险点和安全基础管理的要求编制隐患项目排查清单,清单要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6.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6.1.2.1 企业应以设备设施、作业活动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组织编制该排查单元的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参见附录B)。至少应包括:
——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
——排查内容,即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劳动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排查内容应详细、具体,有可执行性;
示例1:某氟化工艺其工程措施设置有超温、超压报警联锁切断,设置有安全阀,设置有紧急降温系统;管理措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教育措施有组织进行氟化工艺的专项培训,作业人员取得氟化工艺的操作证;劳动防护有要求穿戴防酸碱工作服、防劳保鞋等;应急措施有制定现场处置方案,配置有相应的应急器材。
——排查标准,即管控措施的对应法律、法规、标准、政府要求和企业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排查方法,可通过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及日常性隐患排查单独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排查周期,可根据排查类型的不同分为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或每天。通常公司级隐患排查每季度进行,车间级隐患排查每月进行,班组级隐患排查每天进行,岗位级隐患排查每班次进行。
6.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6.1.3.1 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参见附录C。至少应包括:
——基础管理名称,例如机构和人员、培训教育、安全投入、应急管理、事故管理;
——排查内容,即该基础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政府要求和企业管理制度,例如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排查标准,即是否达到排查内容的要求;
——排查方法,可通过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及日常性隐患排查单独或相结合的方法;
——排查周期,可根据排查类型的不同分为每半年、每季度、每月。通常公司级隐患排查每季度进行,车间级隐患排查每月进行。
6.2 隐患排查
6.2.1 排查类型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6.2.2 排查要求
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全员参与,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6.2.3 组织级别
6.2.3.1 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专业级、车间级、班组级。
——公司级隐患排查由公司安全主要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部门具体组织;
——专业级排查由各专业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专业职能人员参与;
——车间级隐患排查由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各专业职能人员参与;
——班组级隐患排查由班组长负责组织,班组各岗位人员参与。
6.2.4 排查周期
6.2.4.1 氟化工行业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
——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氟化工行业企业中的氟化反应器、氯化反应器、危险化学品罐区等“两重点一重大”装置,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
——基层车间管理人员(主任、安全、工艺、设备、技术人员)每天至少一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隐患排查;
——综合性检查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可与专业排查结合进行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应由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或相关部门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
——季节性隐患排查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
——节假日隐患排查应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同类企业发生较大影响事故时,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化工装置、工艺技术、管理等发生变更的,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确认风险控制措施有效。
6.2.5 制定排查计划
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计划,并按照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对照已经确定的隐患排查清单,组织企业的相关单位分级实施隐患排查。
6.2.6 确定排查项目
企业在组织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隐患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隐患排查可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可同时进行。
6.2.7 排查结果记录
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的要求,组织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做好存档工作。
6.3 隐患治理
6.3.1 隐患治理建议
6.3.1.1 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针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
——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
——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6.3.2 隐患治理要求
6.3.2.1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6.3.2.2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6.3.2.3 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
6.3.2.4 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针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
——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整改建议措施应采取“工程优先、管理其次、防护为辅”原则;
——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6.3.3 隐患治理流程
6.3.3.1 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6.3.3.2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
6.3.4 一般隐患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6.3.5 重大隐患治理
6.3.5.1 应编制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6.3.5.2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6.3.6 隐患治理验收
6.3.6.1 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并建立相关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D、附录E)。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将治理结果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7 文件管理
7.1 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最新氟化工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