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年均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2231元,比2005年增加761元,增长51.8%,年均增长8.7%。农村居民家庭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182元,比2005年增加74元,增长68.2%;从事第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420元,比2005年增加153元,增长57.4%。
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其中,2010年各级政府给予的农业生产补贴收入人均118元,比2005年增加100元,增长5.5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的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113元,比2005年增加82元,增长2.7倍;2010年农村居民报销医疗费人均27元,比2005年增加24元,增长8.7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人均12元,比2008年增加7元,增长1.5倍。
2010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
16.“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约为: A.58.2% B.63.7% C.74.5% D.81.8% 17.材料中“X”的值与以下哪项最为接近? A.280 B.320 C.360 D.400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8.“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值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约为:
A.37.1% B.43.6% C.47.2% D.50.4%
19.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 A.375元 B.446元 C.528元 D.602元
20.“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A.10% B.15% C.20% D.25%
第一部分 言语表达与理解
1.【答案】D。解析:D项和文中“而不是靠个人的能力或者角色转变”的论点相悖。 2.【答案】B。解析:材料说的是应把“赶路的心态转换成散步的心态”,强调的是不要忽略沿途的风景。文段侧重的是心态转变,而非放弃目标。故B项与文意不符。
3.【答案】C。解析:文段的意思是说不能“只是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去评价”,要历史地看问题,要学会体悟历史人物所在的历史情境,而不是说应该“抛开现代人的思想感情”,C项既不是作者的本意,也不具有现实可行性。故本题答案选C。
4.【答案】A。解析:由“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可知,“求同存异”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A项只说了“求同”,不全面。因此A项错误,当选。
5.【答案】B。解析:由“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基本手段是人口服务,表现形式也是人口服务”可知,人口服务是人口管控的目标、手段及表现形式。故B项“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说法显然有误,当选。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6.【答案】B。解析:整数部分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小数部分是公比为0.1的等比数列。整数部分为7+2=(9);小数部分为0.001×0.1=(0.0001);两部分相加得最后答案9.0001,所以答案是B。
4447.【答案】C。解析:各项变形为102+(3)-1,92+(3)0,82+(3)1,72+
444(3)2,62+(3)3,可以看出整数部分为递减的平方数列,分数部分是公比为3的
等比数列。
8.【答案】B。解析:设A、B、C三个公司产值分别为a、b、c,设所求为x%。
?10%?a?2%??a?b?c???10%?b?5%??a?b?c???10%?c?x%??a?b?c?
解得x=3,所以答案是B。 9.【答案】A。解析:盈亏问题,前后总分相差97-73=24分,平均分相差90-87=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分。则这组试卷份数为24÷3=8份。
10.【答案】D。解析:设B品种羊的数量为x,则A品种羊的数量为3x,作记号的
?200y?600?3x,?120y?60?x。天数为y,由题可得?解得x=375,y=2.625不是整数,但由于x是整数,故可求得正确答案为D。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11.【答案】A。解析:出人头地的主人公是苏轼,只有A项符合。B项多多益善的主人公是韩信,C项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D项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
12.【答案】C。解析:百发百中和百步穿杨都是形容箭法准确;不求甚解和囫囵吞枣都是形容学习不求充分理解。
13.【答案】D。解析:道德对行为有约束作用,法律对犯罪有惩治作用。 14.【答案】C。解析:主妇用煤气灶做饭;理发师用剪刀美发。
15.【答案】B。解析:微博是一种媒体,可以用微博来发布消息;护照是一种证件,可以用护照来证明身份。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16.【答案】D。解析:由材料第一段可知,“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量为2664元,2005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则所求为
2665=8X%,首3255数为8的只有D项。
17.【答案】B。解析:由表格可知,2005年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为3255元,比上年名
110.8%义增长10.8%,则X=3255×≈3255×9=325.5元/人,最接近的是B。
11?10.8%1?918.【答案】C。解析:由材料文字部分可知,“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值为125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值为2664元,则所求为
1257=266447.X%,选C。
19.【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182-74)+(420-153)]元,利用尾数法2-4+0-3=5,尾数为5,只有A满足。
20.【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比2005年增长2.1倍,故“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010?20051?2.1-1=53.1-1,又易知1.255≈3.05,故年均增长率约为25%。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模拟试题五(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