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学说话》摘要如下(BBC文章,源自:《参
考消息》)
在北京采访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
每天都会接触一批官员,听他们讲话。先说一说两位官员。一是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启正,一是外交部长李肇星。
好文档
赵启正讲话体现"软"的一面
20多年前,在上海就常常接触赵启正,他思维开放,记者都喜欢与他交朋友 。他去了北京出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后,与他见面少了,但每年至少在两会上还能见到。 在对外宣传工作任上,他知道境外传媒采访时需要什么,也敢于承认政府工作的不足,善于运用西方人熟悉的典故和人物,用一种境外读者和观众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他的本意,极力推行的是将"宣传中国"改变为"
好文档
说明中国"的方略。
今年3月9日,他有一个题为《文化复兴是民族振兴的基础》的谈话,全文2000多字,少套话、少官话,摘录如下:
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他列举了图书、演出、电影和语言文化方面的进出口反差后说)一种语言形成霸权后,就意味着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很容易拥有资讯霸权和文化霸权,并影响政治话语权。
《圣经》中的"黄金法则(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该如何对
好文档
待别人)",不仅基督徒熟悉,西方人熟悉,也传遍世界大部分地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理念,比"黄金法则"更久远、更美,但没有在国外广泛流传。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包括对外传播能力还不够强大。
撒切尔夫人最近说,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好文档
历史上曾经出现罗马强权、英国强权和美国强权。三大强权都是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这些硬实力为物质基础,但同时三大强权也无一例外地以强大的文化形态和政治制度这些软实力为精神基础。
文化上的优越感和吸引力是三大强权的共同特点。中国无意强权,但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就成了一个"硬体加工厂"。
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凭藉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生命力,只有传播才
好文档
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力量。
李肇星讲话表现"硬"的一面
如果说赵启正的讲话体现的是一种"软"的一面的话,那么李肇星的讲话往往表现出"硬"的一面。这位元外交部长,每逢两会都是记者围堵的"明星"。他喜欢写诗,被称为"诗人外长"。
每次听他说话,不管在讲坛上,还是人民大会堂西门的甬道上,他的个性化常常强烈表现出孩童般时冷时热的情绪。他咬字吐音不如赵启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李肇星赵启正等妙语(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