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二、 学分:3
三、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等
四、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网络教育考试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性较强。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掌握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五、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 论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基本框架,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凯恩斯革命与宏观经济学以及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等问题,为后续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先导知识,要了解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理论特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代表人物、理论体系,以及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等。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介绍宏观经济学由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发展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进而
发展为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过程。重点介绍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产出水平、失业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的
基础上,归纳出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3)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
从日常生活、周围环境、社会经济、政府行为等方面简单介绍学习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2)重点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3)考试时本章不作为重点,一般只出名词解释、填空或选择题。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弄清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含义及其计算、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消费储蓄与投资、乘数与加速数、收入-支出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重点学习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及其计算,两部门、三部门以及四部门的均衡条件,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与投资函数,乘数理论,加速数原理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1)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简单介绍当今世界上通行的统计国民收入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基本框 架。详细介绍GDP的概念及其经济涵义,按照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生产法)计算GDP的基本内容。简单介绍与GDP直接相关的国内生产净值、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人均GDP等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2)简单宏观经济模型
介绍只考虑产品市场均衡时,两部门、三部门以及四部门的均衡条件,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函数、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以及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投资函数、“节约的悖论”、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
(3)收入-支出分析
介绍均衡产出的决定、均衡产出的条件以及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2、教学要求:
(1)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GDP、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乘数、加速数等。
(2)掌握GDP的不同计算方法、投资乘数和加速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节约的悖论、乘数和加速数的基本原理。
(4)掌握国民经济的均衡条件。
(5)考试时本章作为重点,将出名词解释、填空、选择、计算、问答题。
第三章 公共财政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财政政策工具、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赤字与公债等基本理论。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1)政府与经济
介绍政府的经济职能,财政收支平衡表等内容。
(2)税收理论
介绍预算理论,税收原则,税收结构和税收效应。
(3)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为本章重点,介绍累进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等具有自动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工具,凯恩斯主义逆风行事的财政政策主张以及供给学派强调供给的财政政策主张,赤字与公债原理。
2、教学要求:
(1)掌握具有自动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工具。
(2)掌握凯恩斯主义逆风行事的财政政策主张。
(3)掌握赤字与公债原理。
(4)了解政府的经济职能、税收结构等内容。
(5)考试时本章将出填空、选择、问答题。
第四章 货币银行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和货币供求与市场均衡,货币政策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1)货币
介绍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分类。
(2)银行
介绍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职能。
(3)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介绍货币供给的衡量,存款准备金制度、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创造的过程,货币乘数,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市场均衡。
(4)货币政策
介绍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道义劝告等货币政策工具。
2、教学要求:
(1)了解货币的职能及其分类;
(2)了解不同类型银行的基本职能;
(3)掌握货币的创造,货币乘数,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市场均衡;
(4)掌握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5)考试时本章将出名词解释、填空、选择、计算、问答题。
第五章 国际经济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熟悉外汇与汇率,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熟悉国际贸易理论,掌握对外经济政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