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木薯种植前景也非常广阔。
我国每年生产粮食5亿吨,产生秸秆近7亿吨,这都可以成为生物能源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已经有利用秸秆制造生物燃料的技术。安徽丰原集团也成功突破了用秸秆生产乙醇燃料的关键技术,目前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将建成年产300吨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中试项目。中科大还实现了“秸秆变油” ,利用“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成功用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农林废弃物生产生物油,可以直接作为燃料使用。此外,农业生产中的畜禽粪便,森林中的枯枝腐叶,城市的工业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中废弃的厨余垃圾,剩余倒掉的泔水等等,所有的有机物质都可以转化为生物能源。
资料11:受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用等影响,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据调查,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1996年减少1.25亿亩,年均减少1100万亩。目前,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涝、盐碱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相对较差的中低产田约占2/3。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今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极为有限。 资料12:尽管农民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而且留下来种田的农民除了种田外,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土地撂荒并不严重。但是由于外出打工多、农转非、粮价低、水源不好、生产资料价格高,土地撂荒在不同的地方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样导致当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种粮劳动者的素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资料13: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0%,而国际上一般此阶段的城市化率至少要达到50%以上。如果我国要达到这个水平,城镇人口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2.5亿,将大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而城镇化加快的时期,也是占地最多和耕地减少最快的时期。最近几年来,盲目建设各种开发区、工业园、占用大量耕地,而有些开发区不具备招商引资的条件,盲目占用耕地,导致大量土地荒芜,或遭破坏。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4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在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中共查出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十点一万起。
资料14:近年来土壤肥力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有机质含量下降甚为严重,造成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差,耕作层浅薄,蓄水保肥能力差、不耐旱、不耐寒,病虫害发生频繁,亩产量难以提高。原因在于,一是缺乏绿肥,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至今,绿肥种植逐年减少,尤其是近十年来,绿肥生产几乎是空白状态。二是有机肥积造严重不足。目前农户除施用自家有限的猪牛羊粪外,几乎不再积造其它的有机肥,但自家养的猪牛羊有限;塘泥这种最好的有机肥全都被遗忘。三是看重施用化肥,种卫生田,造成对土壤掠夺性生产。 资料15: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20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每年农业生产缺水200多亿立方米,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土资源很不匹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53%,商品粮占全国的66%,但黑龙江三江平原和华北平原很多地区超采地下水灌溉,三江平原近10年来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3米,部分区域下降3—5米,华北平原已形成9万多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下水开采漏斗区(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此外,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严重,不利气象因素较多,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干旱化趋势严重。今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旱涝灾害特别是干旱缺水状况呈加重趋势,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原有水利设施维护不足、老化严重,有效灌溉面积减少。现有水利设施大部分是在50—60年代修建的,经过40多年的运行,特别是承包制以来,由于维护不足,存在很多问
【最全】2000-2010年国考申论历年真题及答案精解
题:一是水库淤积,库容和蓄水量减小。表现为病险水库数量增加,水库蓄水下降,现有水库实际可蓄水量远远低于设计有效灌溉面积。其主要原因是库区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地开荒种地等破坏植被。二是渠系老化、不配套、年久失修。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小型水利设施的投资少,同时各中型水库征收水费困难,对渠系维修资金极少,渠道清淤不彻底,渠系淤塞,许多渠道渗漏严重,下游渠系无衬砌,年久清淤不彻底,对渠系下游灌溉影响大。三是机井利用率低,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以及管理等存在问题。
资料16:“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粮食价格一头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头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因此,粮食价格的波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发改委强调,调控粮食市场的目标,是使市场粮价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不大涨,也不大落。 国家发改委2008年3月28日发布的公告称,此前2月8日国家已经提高了2008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并向社会公布。考虑到今年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多,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决定从新粮上市起再次提高2008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其中,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77元、79元、82元,提高后的最低收购价格均比2007年高7元;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77元、72元、72元,提高后的最低收购价格比2007年分别高5元、3元、3元。同时,2008年生产的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范围由黑龙江、吉林两省扩大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这意味着每斤稻谷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7分钱,每斤白小麦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5分钱,而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3分钱。 据了解,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调节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民种粮的“定心丸”。而今年以来国家对稻谷和小麦的两次提价,累计使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发改委官员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去年以来国内化肥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再加上南方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北方旱情严重,为鼓励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而决定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价水平是综合考虑了种粮成本、顺价销售、国内外差价等多种因素后慎重决定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最全】2000-2010年国考申论历年真题及答案精解(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