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要点:(1)家庭影响: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2)学校文化;教育内容:教师的性格和思想;学生集体。(3)社会影响(4)自我教育。
36、简述性格的结构内容: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
37、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学习材料自身具有的逻辑意义。这里说的逻辑意义,是指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垢联系而言的。(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内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就构成了潜在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抽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8、制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而新颖的刺激(2)学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兴趣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易引起兴趣(3)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兴趣受制于人的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特征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基础。责任感和义务感。
39、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舍远求近。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2)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3)非难非易。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4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刺激呈现的模式;问题的具体性;多余刺激的干扰;练习的多样性。主观因素: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智慧发展的水平;动机强度。
41、学习为什么会迁移?学习迁移之所以会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条件:(1)客观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客观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主观因素有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 ·43、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缺乏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5、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6)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
46、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
第 10 页 共 12 页
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4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有哪些?(1)指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规律,了解心理保健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纳“现实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文体活动。(2)对少年期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5)教学中讲究的心理卫生
4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诊断生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
三、填空、选择题 1、《绪论》 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 注意可以分为、和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老师讲课时,,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4、《感觉》 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专项分类试题!
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 5、《记忆》 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意义识记的条件是理解;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秒,表象和词语是记忆的主要形式。 6、《思维和想象》 思维的反映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做动作思维。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的功能包括预见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思维的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有分析无综合。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科学家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是四十万公里,这一活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7、《情感》 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情感的功能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按情绪状态分类。情感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四种,情感的产生常以需要为中介。“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8、《意志》 意志行动对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和两个方面,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大的阶段。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终结版)(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