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99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多资料总结)-全国卷99(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2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39、1896

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

钋(Po)镭(Ra)。

★40、1919年,卢瑟福用α

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41、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

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4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四大核变”及应用

★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包括α衰变和β衰变);

23402382344α衰变:例如: β衰变:例如: 23490Th?91Pa??1e92U?90Th?2He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包括、中子的发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49121144171如: ( 质子) He+Be→C+N?He?O?H2460n (中子) 7281

★3.重核的裂变(以23592U的链式反应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和原子弹);

235921921U?0n?141Ba?Kr?356360n

★4.轻核的聚变(以21H和31H的热核反应为代表,存在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 2341H?H?H?1120n

90 136 1 235 1

U + nSr + 92 0 → 38 54 Xe+10 0 n

补充: 【考试说明中要求而平日里少考的内容】

1、自感和涡流:通过导体或线圈本身的电流改变,线圈本身就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大小与其自身电流变化快慢有关。由于导体在圆周方向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由于自感产生的自感电流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以称为涡流。该电流可以使导体发热。

2、核力:一种区别于电场力和万有引力之外的只作用在核子之间的力。在约0.5×10-15m~2×10-15m的距离内主要表现为引力。大于2×10-15m就迅速减小到零;在小于0.5×10-15m又迅速转变为强大的斥力使核子不能融合在一起。

3、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其衰变速率由核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外界因素无关。

4、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 核子的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而最轻和最重的一些核(元素周期表上两端的原子核)平均给合能较小。

5、光电效应:

1、内容: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发射出光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子是物体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产生的,光电效应是光具有粒子性的有力例证。

2、光电效应的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材料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人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k=hγ一w ;其中γ为入射光子的频率,W为逸出功,Ek表示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

注意:加“★”表示为重要考点

一、力学

1.,意大利他研究, 开创了研究的一种。 2.,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3.,伽利略通过法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法国物理学家进一步提出观点

4.20世纪初建立的和爱因斯坦提出的表明不适用于和高速运动物体。 5.,德国提出;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英国物理学家利用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科学家应用,计算并观测到。

8.奥地利物理学家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之间有,使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二、

1.1827年英国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3.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的定性

4.1848年提出,指出(-273.15℃)是温度的下限。:零度不可达到。 三、

1.法国物理学家利用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 4.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5.1841~1842年 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规律,称为焦耳——。

6.,丹麦物理学家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

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的观点。

7.的学生设计的可用来测量的质量和分析。美国物理学家发明了。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周期与的周期相同,还提出了, 8.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0.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提出了的基本方程组,后称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是一种。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四、光学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由赫兹证实。,德国物理学家发现(),德国物理学家受其启发爱因斯坦提出,成功地解释了规律。,美国物理学家在研究中的的散射时——,证实了。(说明和同时适用于)

5.,丹麦物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的辐射 五、

1.,利用发现了电子,并提出原子的模型。

2. -,英国物理学家和助手们进行了,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法国物理学家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是衰变后新核处于,向低时辐射出的。衰变的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5.,用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于在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组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99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多资料总结)-全国卷99(2)在线全文阅读。

99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多资料总结)-全国卷99(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gaokaogaozhong/15727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