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政治:①巩固新政权: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1949 新政协召开和《共同纲领》通过;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1954年宪法颁布;三大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区的设立。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外交:外交开创新局面,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国敌视中国;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联苏反美、中苏建交和毛泽东访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同17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外交政策的成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经济: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启动: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1.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

2.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实行“一化三改”,一五年计划的开展,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和中国社会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重视科技文卫事业:

1.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 文艺: 1956年4月提出“双百”方针;文艺成就文学艺术界出现了一大批出色的作品。

3、教育:《共同纲领》提出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1954年宪法确立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

4、科技:1949年,中科院成立;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和确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提出向科学进军; 社会生活: 生活有改善但总体水平低,社会风气根本改变:实行粮食、食用油等统购统销;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颁布《婚姻法》。相继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迅速。《人民日报》等成为党的喉舌,《光明日报》等并存。 国际形势: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两大阵营对立斗争。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威胁,企图扼杀新生政权。

12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第二阶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1956~1966年) 总体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基本特征是“探索性”。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潮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总之,这一时期成绩与挫折并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政治:①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②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③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左”倾错误的产生和发展;

2、外交: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重视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和团结;

3、经济:“一五”计刊的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 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严重脱离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1960年党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从1962年起开始恢复发展。

4、文化:为调动建设积极性,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事业取得重大突破思想: ①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②科技:“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③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及高素质人才)。

5、社会生活:①新中国电影业出现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②1958年中国电视业诞生。北京电视台成为中国第一家电视台;③服饰变化:列宁装和连衣裙受青睐;

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美国侵越战争;国际格局的变化。 第三阶段、“文革”十年(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给中国社会主义带来巨大灾难,同时中国人民也克服了“文革”带来的破坏取得重大的成就。基本特征是曲折中前进。由“左倾”思潮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使党和国家、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长期以来“左”的错误得不到纠正,领导者对国内形势的错误认识,对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严峻的估计,野心家的利用,导致了这场人类的浩劫。

1、政治: “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主与法制被践踏:“红卫兵”运动和破四旧运动、“全面夺权”,党政机关瘫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和1976年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73年周恩来对经济的整顿和调整和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工作对经济的全面整顿——经济得到复苏和发展;

3、文化:极“左”思潮泛滥,百花凋零;但仍有重大突破:①“双百”方针被废除,文化凋零——文化典籍和文物遭烧毁和洗劫;文艺界人士和知识分子遭批斗;样板戏——八亿人口八个戏;②教育革命——教育事业遭冲击、上山下乡运动、学校学制、教学体制和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改革高校招生制度;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影响国民素质提高和现代化事业发展;③科技——1967年氢弹爆炸、“东方红-Ⅰ”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5)在线全文阅读。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gaokaogaozhong/14851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