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取适量的玫瑰花瓣,____________,分别加入培养皿中;
②A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B组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的成熟红细胞 除细胞膜外无其他膜结构 (2)蒸馏水(清水) 渗透 (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①均分为A、B两组 ②适量的蒸馏水 ③观察A、B两组花瓣的颜色变化及溶液的颜色变化
解析 (1)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除细胞膜外无其他膜结构,是获取纯净细胞膜的好材料。(3)当温度升高时,磷脂分子由整齐地排列变得不整齐,可能是由于磷脂分子运动造成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厚度才会改变。(4)活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液中的色素不会从细胞中渗出;当细胞死亡后,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色素会从细胞中渗出。由题干信息可知,杀死细胞的方法是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处理。
14.如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图甲中1所示的结构由_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
(2)图甲中2所示结构是________,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该结构数目多。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结构是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图乙中①控制②的合成,①是________分子,鉴定②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④转化成③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期。遗传物质呈④状态时,不能发生DNA分子转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①在动物细胞中除了在④上外,还分布在______________中。
答案 (1)细胞核 4 (2)核孔 (3)1、4 (4)DNA 双缩脲试剂 (5)末 在染色体状态时,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分子结构稳定,不能解旋,故不能转录出RNA (6)线 粒体
解析 (1)图甲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亚显微结构,1表示核膜,为双层膜结构,故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2)图甲中2表示核孔,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3)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在末期,又重新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4)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①是双螺旋结构的DNA,②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5)由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这一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6)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15.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时,细胞的结构会遭到损伤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加,结果
是细胞内含物会不同程度地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溶解于蒸馏水中、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细胞膜的通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 ①实验材料:小麦幼苗。
②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60株,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6只烧杯,分别加入20 mL蒸馏水,并编号为1、2、3、4、5、6号;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去除烧杯中的幼苗。将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用电导仪测量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回答:
(1)第一步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实验步骤: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气中的CO2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带来实验误差。在实验的设计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防止幼苗上的各种杂质影响电导仪的测量结果
(2)将60株小麦幼苗均分成3组,每组20株,分别置于1、2、3号烧杯中,4、5、6号烧杯中不放幼苗作为空白对照
2、5号烧杯置于室温下,3、6号烧杯置于热水浴中
(3)探究不同温度对细胞结构的伤害程度(或对膜的通透性大小的影响) (4)膜的通透性(或外界溶液的电导度)
(5)每一个温度下都设置了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2015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第5讲(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