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孔子
2、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北宋程颐 3、《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论语》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安其居,乐其业。敬业乐群。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5、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诚信 [ch?ng x?n]
【英译】The good faith;integrity
【基本释义】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君子之言,诚实而有证据,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无根据,所以遭致怨祸。 【引证解释】
1、《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 2、《北齐书·尧雄传》: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
3、《新唐书·曹华传》:华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
4、《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左丘明
5、《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6、《诗经·郑风·扬之水》: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7、《礼记·儒行》: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戴圣
8、《荀子·强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荀子 9、《法言·重黎》:或问信,曰:不食其言---杨雄
10、《白虎通义·性情·论五性六情》: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班固 11、《周子全书·通书·诚下》: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 12、《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信者,无伪而已。---程颢、程颐 13、《孟子师说·卷七》: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黄宗羲 14、《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5、《论语·学而》: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孔子
16、《孟子·离娄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17、《荀子·非十二子》: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荀子 18、《淮南子·说林训》:人先信而后求能。---刘安 19、《出师表》: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20、《中说·周公》: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王通
21、《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诚则信矣,信则诚矣。---程颐 22、《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朱熹 23、《明儒学案》卷四十四《语录》:一诚足以消万伪。---曹端
24、《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吴兴、李公,以诚信质直事孝宗。 25、《说文解字》:人言为信,以实之谓信。---程颐 26、《名人名言》∶诚即天道,天道酬诚。---叶适 27、《说文解字》:诚,信也。信,诚也。---许慎
友善 [yǒu shàn]
【英译】kind;friendly;amicable;cordial
【基本释义】友善,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的,亲密友好。温和,友善,总是那么容易接近,并且爱好社交。 【引证解释】
1、《诗经》: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汉书·息夫躬传》: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 3、《上令狐相公诗启》: 稹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唐元稹
4、《资治通鉴·卷二》: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司马光
5、《三国志·诸葛亮传》:与亮友善。
6、《池北偶谈·谈艺六·考功诗》:公与文光禄太青友善。---清王士禛 7、《寄东北诸将》诗:邻居友善长相问,仁里安康永莫移。---朱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2015高考作文素材:核心价值观(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