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三国魏晋南北朝选传
《晋书》: 特点:
1、关于团结协作: 2、关于体例创新: 3、史官风骨:
4、缺陷:
重要作品:
2013湖南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牦牛尾与备,备因手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欤!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如何邪??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非无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今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三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言曰 投:扔掉 C.将军自度如何邪 度:估计 D.则非亮诣备 诣:谒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 C.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3分)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非无计乎?(4分)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2013江苏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语文15天快速提分班-讲义(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