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语文必备资料和词语积累(1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评析】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

54.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宪问篇》) 【注释】怀:思念,留恋。居,家居。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家居生活,那就不足以做读书人了。? 【评析】林觥顺先生读此心得为:士而怀居,则无苛政猛于虎了。

情境默写

1.孔子对于弟子宰予言行不一,言而无信感到生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醒人们应该守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早晨知晓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56.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评析】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57.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篇》)

【注释】道:同“导”,引导,管理。齐:整齐,约束。免:避免,躲避。耻:羞耻之心。格:指有“格心”,即归服之心。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5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篇》) 【注释】北辰:北极星。所:处所,位置。共:同拱,环绕。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

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59.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公冶长篇》)

【注释】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评析】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

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情境默写

1. 2015 (山东)《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的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 ”。 2.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为政者必须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罚而重教化,对民众应该 , 。 九、见义不为,无勇也 6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篇》) 【注释】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谄(chǎn):谄媚,阿谀。

【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正义的事情却不敢挺身而出,这是没有勇气。?

61.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篇》)

【注释】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

【译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它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意的。?

6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篇》)

【译文】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评析】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63.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宪问篇》)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是很困难的,富贵而不骄傲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评析】林觥顺先生读此心得是:贫富认命,唯求奋发。富当广结善缘。

6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宪问篇》)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评析】孔子教人,不要怕没事做,只怕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

6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宪问篇》)

【注释】莫我知:即“莫知我”。尤:责怪,怨恨。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语文必备资料和词语积累(17)在线全文阅读。

高考语文必备资料和词语积累(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gaokaogaozhong/1482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