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 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 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 写,创作,动词w?i 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w?i 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wai 轻:
轻拢慢捻 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三、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于,在
《过秦论》知识点梳理
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像??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内;对外。 动词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 △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横” 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语。
(1)以致天下之士 来招纳 (2)不爱珍器 吝惜
(3)于是六国之士?? 在这时 (4)流血漂橹 盾牌 (5)秦人开关延敌 打开关隘 (6)制其弊 困乏 △找出文中通假字。
孝公既没 “殁”:死 约从离衡 “纵”;“横”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兵:收天下之兵(兵器) 制其兵 (军队) 制: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制其弊(制服) 延:开关延敌(迎击) 延及孝文公(延续) 爱:不爱珍器(吝惜) 宽厚而爱人(爱护) 因:因遗策(沿袭) 因利便乘(趁) △找出文段中的同义词:
取、举、割、收 —— 攻取; 属、徒、伦 —— 一类人,等人。 △按要求找出词性活用的词语
(1)名词作状语: 南取汉中 :向南。 (2)动词使动用法: 流血漂橹 :使??飘浮。 (3)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
(4)形容词作名词: 尊贤而重士(贤良之人) 因利乘便(有利条件) (5)形容词作动词: 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得弱小。 口头翻译文句。辨析下列句子翻译正误。 (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驾驭天下。 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借代,应用引伸义)。 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防。 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B.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师说》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三、【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四、【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被动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
3、判断句: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五、【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高考全部复习资料汇编(打印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