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D
5.进行化学实验要注意实验安全,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和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A错误;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错误;称量NaOH(因NaOH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应将其放在小烧杯中进行称取,D错误。
答案: C微课26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1.常用方法 方法 原理 微热法 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体积增大 液差法 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 气压法 封闭气体压强增大,使液滴不能滴下
图示 具体 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 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再改变 塞紧橡胶塞,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水 操作 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 现象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说明 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 一段时间后,液滴不能滴下 2.特殊方法 (1)抽气法或吹气法
图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图B: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如图C,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差保持不变表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
[微课集训]
1.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
解析: D中右半部分形成封闭体系,左端上下移动时应存在液面差,现保持水平,说明漏气。
答案: D
2.对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
解析: B项利用液差法,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通过液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C项利用加热(手捂)法,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通过观察烧杯中有无气泡以及导管中水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D项利用抽气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处是否产生气泡即可检查。
答案: A 3.
为检查如图所示某有机合成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以下操作和方法设计。(1)甲同学认为,用微热法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只需关闭止水夹a,打开b的玻璃活塞,观察液体能否顺利滴下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乙同学的方案可行吗?并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e导管浸入水中,关闭b的活塞,打开a,微热d,若e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至室温后,在e中形成一段高于水面且稳定的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2)不可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b中的液体均能顺利滴下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答题模板
(1)答题模板
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2)答题关键词
①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②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
(3)检查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气密性时,可分段检查,方法多是常用方法的组合。微课27
实验安全装置与创新应用
1.防倒吸装置
2.防堵塞安全装置
3.防污染安全装置
(1)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装置。 (2)制取CO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3)制取H2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微课集训]
1.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
解析: A项,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错误;B项,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露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正确;C项,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C瓶中两气体在C瓶中充分混合,错误;D项,该装置是洗气装置,错误。
答案: B
2.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下图1所示,试回答:
(1)装置甲的作用: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为1∶700,若用图2中的装置吸收氨气,制成氨水,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3)某同学用B装置吸收产生的氨气,结果B中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且未看到倒吸现象,试分析未造成倒吸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干燥气体 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 观察气泡以调节氢气、氮气气流的速度及其两者的比例
(2)AD (3)反应后混合气体中氨气的含量较小,未造成装置中气体压强明显减少 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Na2S2O3·5H2O的装置图(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已知:Na2SO3+S=====Na2S2O3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是SO2的尾气处理装置,则装置D的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化学实验基础一轮复习资料(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