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地理高考总复习资料(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展。

2、人口增长的五个阶段和金字塔(5页图1-1-3):

人口增长的转变从死亡率下降开始,出生率的下降使迅速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 15 10 5 0 ① ② ③ ④ 时间

3、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模式 特点 分布 举例 利 弊

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人口再生产模式 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 人口年轻化,物质资料需求量大,资源短缺,环境、就业、住房压力大

三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英国、日本、德国(负增长)、新加坡、中国 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养老费用增加,年轻人负担重

过渡模式 过渡 接近或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土耳其、阿根廷 ————————

[探索]中国与欧洲人口增长的比较:出生率:中国>欧洲,死亡率:欧洲>中国(原因,欧洲人口老龄化),欧洲后期出现负增长 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9页案例研究):六个阶段

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 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 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 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 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

[思考]①出国旅游属国际人口流动 ②我国大学生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属国际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

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 3、特点

国际人 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口迁移 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战后(现代),发 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 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人口迁移流向 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 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 亚洲、非洲:一直是迁出

国内人 历史上 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口迁移 2个阶段 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 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

建国后 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迁移原因:推拉效应 迁出地不利条件,迁入地有利条件

4、原因 经济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战争(巴以战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移民戍边) 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叶落归根)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 5、其他 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

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

〔思考〕美国老年人迁往阳光地带原因:良好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较低的生活费用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①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生存”角度

(环境人口容量)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 木桶效应)、经济等

阳光、空气对环境承载力没有限定。目前,用粮食生产来估算承载力应用最广泛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 16亿。 合理人 定义:养好的最大人口数,更有意义,“发展”角度 口容量 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

地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不确定 当多开发的资源>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 当多开发的资源<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贫富差距:负相关 特点:相对性。世界60亿,中国8-9亿。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探索〕英国终年盛行西风 工业区一般布局在东部

河流自西向东流 西部环境好,为高级住宅区,东部为低级住宅区 1、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 组成 区位 特点

中心商务区CBD 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 一般位于市中心 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 商业区 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无CBD)②CBD外侧③街道两侧 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昼夜差异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约

工业区 同类工厂 ①城市边缘②交通干线两侧 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区 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 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 ① 环境不好

②商品房,环境好

行政中心区 行政机构 ①单独区域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 人口昼夜差异大

文化区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 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 混合区 综合功能

郊区 卫星城、农业区、住宅 城市外围 为城市服务

〔思考〕①占有空间最大的是住宅区 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 ④住宅区分类 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背向

(按收入) 低级住宅区:面积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中地理高考总复习资料(5)在线全文阅读。

高中地理高考总复习资料(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gaokaogaozhong/1479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