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共60分)
五、(13分)
3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0分)
32.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春与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亦以明死生大之大,。(《五人墓碑记》)(3)怨不在大,;载舟覆舟,。(《谏太宗十思疏》)(4)今两虎共斗,。吾所以为此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⑸ ,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七、语言运用题(17分)
33.高一(1)班的同学为运动会广播室写了一篇广播稿,表扬为班增光的同学。文稿中共有五处表述不当,请你任选三处进行修改。(前一格填写序号)(3分)
①在今天的学校校运会上,②我们班(高一(1)班)的运动健儿奋勇争先,③经过了大家的顽强拼搏以后,④取得成绩喜人。张国雄获男子跳高冠军,并打破了学校记录;李燕获得女子400米和100米第一名。⑤他们出色的表现,为班增了光。我们衷心地感谢这些勇于拼搏的同学。
9
竞赛试题语文试题
竞赛试题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34.请补全下面的对联。(8分)
(1) 完璧归赵,有智有勇尽呈谋士风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相齐心抗强敌,谱千秋佳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在下文标号的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①②处的句式要与它前面画线的句式相同;③句要从正反两面对整段文字作总结。(6分)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分)
36.品味下面语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臣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请模仿上面语段的写法,以“想成功须奋斗”为中心论点,写一段议论文的开头。
——★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90分)
一、(每小题3分,共57分)
1.『答案』C『A剔透tī孟陬zōu;B潜在qián;D氛围fēn』
2. 『答案』A『坐落一塌糊涂 B云蒸霞蔚 C命运多舛 D按部就班』
3.『答案』B。
10
竞赛试题语文试题
竞赛试题
11 4.『答案』A 『不免:不容易避免。未免:表不以为然的语气,相当于“实在不能不说是”。从句意看,有批评之意,应用“未免”。荒僻:指荒凉偏僻,比“偏僻”更具情感色彩。取缔:指明令取消或禁止。取消: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
5.『答案』A 『A 、“千钧一发”改为“雷霆万钧”』
6.『答案』B 『B 项中“冠冕堂皇”与前面的“外表”重复。』
7. 『答案』B 『A.语序不当。C.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好场所D.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
8. 『答案』D 『A.整个句子表达的陈述语气,句中的三个问号前两个应该用逗号,最后一个用句号。B.句号放引号内C.“露穷”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9. 『答案』B 『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排序。错解分析:错选A 、C 、D ,未能把握此语段的一个主要考查要点,即按一定事理逻辑排列语序。』
10. 『答案』B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
11. 『答案』B 『A 项穷饿无聊..:没有依靠。C 项视.五人之死:对比、比照。D 项殆.例送死:接近于。』
12. 『答案』B 『B 使动用法,其它意动用法。』
13. 『答案』A 『①⑤名词作状语/②④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作动词/⑥⑧使动用法/⑦意动用法。』
14. 『答案』C 。
15. 『答案』C 『C 都是“却”,表转折关系。A 承接关系;转折关系。B 凭……身份;因为。D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
16. 『答案』D 『A 孰——熟;B 辟——僻;C 庭——廷』
17.『答案』A 『A 都是被动句。B 宾语前置句;C 状语后置句;D 定语后置句』
18.『答案』B 『B 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A 项,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即“有何厌”。C 项,宾语前置。D 项,省略句,省略“于”。』
19.『答案』B 『B 项均为被动句。A 项,①判断句,②定语后置句。C 项,①宾语前置句,②介宾短语后置句。D 项,①被动句,②一般句式。』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20~21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0.『答案』B 。
21.『答案』D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6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竞赛试题语文试题
竞赛试题
22.『答案』C 『这里是“接受”、“承受”的意思』
23. 『答案』C 『“无意”指没有做某事的愿望(今另外还指非故意);约束:古指信约,
今指限制,使不出范围;“指示”古为指给人看,今指上级命令;“布衣”古指平民,今指布的衣服』
24. 『答案』B 『“因”是趁势之意。“负”分别解释为:违背;背。“引”分别解释为:
延请;拉。“以”分别解释为:来;因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全能竞赛语文试(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