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绿地分类
公园 (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居住区公园) 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街头绿地(沿道路、河湖、海岸和城墙等,具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装饰性作用的绿地) 绿地
园林生产绿地(提供苗木、草皮和花卉的圃地)
生产防护绿地(园林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用于隔离、卫生和安全的防护林带及绿地)
二、街头休息绿地的概念
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面积一般在一公顷以下,有些较小的面积也只有几百平方米甚至只有几十平方米。由于街头绿地不拘形式,只要街道旁有一定面积的空地均可开辟。在旧城改造时,在密集的建筑中开辟大面积的绿地是很空难,那么开辟街头绿地是一个很好的解决绿地的办法。 街头绿地叫法不太一样,有的叫绿地或者花园,有的叫小游园或者小广场,有的叫路侧绿地,根据目前这些绿地的内容和特点,我认为把这种用地称为街头休息绿地较为合适。
三、组成街头休息绿地的主要内容
1、绿地种植:这是构成街头绿地的主要内容。由于绿地面积不大,所采用的种植方式有树丛、树群,行道树、孤立树、花坛草地等形式。一般不采用单纯片林或林带式的种植。
2、园路:又称游步道,可分主路和支路。
3、场地:分为出入口集散广场、活动场地、儿童游戏场地、运动场地等。
4、设施:小建筑(亭、廊、花架、宣传廊)、水池、喷水池、杆栏、坐凳、果皮箱、园灯、假山石等。
四、街头休息绿地的设计
(一)绿地平面设计形式:
街头休息绿地的平面形式很多,一般有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不同形状。平面布局形式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规则对称式、规则不对称式、自然式;规则与自然相结合式。
1、规则对称式布局
特点:绿地有明显的中轴线,绿化种植与道路广场组成对称的有规律的几何图案。这种形式过去设计很多。
优点是:整齐庄重,与街道、建筑物等易取得协调,设计也比较方便。
缺点是:由于受对称形式的约束,往往在功能上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街头休息绿地的作用,从形式上看也比较呆板而不够活泼。
例如大连市的很多小游园都是这种形式;北京市二里沟和美术馆的街头休息绿地也是这种形式。
2、规则不对称式布局
特点:这种布局形式既规则整齐,又可根据功能要求组织不同的空间,创造出较为丰富的环境。布局是不对称的,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均衡的,这种设计手法,虽然优点很多,但是不易掌握和运用。
北京宣武门绿地设计采用的是规则不对称的形式。在东入口处设树丛花坛,为东入口的对景;中心处有一个不规则的休息广场,广场上有树池、园灯、水磨石桌凳;西北角有一个以孤立树为中心的小场地,树下设环形坐椅,场地周围用绿篱与绿地隔开;南门入口广场成行成排地种植十几株洋槐。这个设计方案没有过多追求平面上的对称和图案,主要是考虑如何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充分发挥街头休息绿地的功能作用。
图5-107是街头休息绿地的一个休闲广场,广场形式规则不对称,广场上有一柱亭、坐凳、花台、矮墙、这种广场的设计活泼、自然、有变化。
3、自然式布局
特点:绿地没有明显的轴线,道路曲折自然,植物种植主要是自然式配置。
优点:有利于结合地形、水面创造较自然环境。一般当用地不规则、不整齐时采取自然式布局法。另外以活动场地为主的街头休息绿地,为了安排各种场地,也经常采用自然式布局。
例如:郑州市双桥小游园,采用了我国传统手法,结合地形设计了迂回曲折的园路,在草地上点缀
了几株乔木和灌木。园子中心部位有小休息亭和喷水池。
4、规则与自然式相结合式:特点:道路、广场及植物种植,其中一部分是规则整齐的,另一部分是自然的。这种布局形式在实际应用中较多。当绿地面积较大时,采用这种形式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内容也比较丰富。
(二)街头休息绿地空间组成
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应当有目的地去创造不同的空间,丰富绿地的内容,为游人提供不同的休息活动环境。由于街头休息绿地的面积有限,一般只能安排少数几个不同的空间,以求得变化,但过多地追求空间变化也会显得零乱,反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面积较小的街头休息绿地,一般以一个空间为宜。
划分空间常常借助于植物材料,特别是灌木和绿篱分隔空间的效果很好。还可以利用矮墙栏杆、小建筑等巧妙地划分空间。
第一中心部分是个花坛、广场、花坛,东侧为自然式小路和树林,西侧是一个构图活泼的圆心绿化广场。三个空间主次分明。又有自然式和规则式的对比,第二个道路将小游园分隔成两个空间,路一侧是儿童场地,另一侧是花草和灌木,效果较好。三角形街头绿地,由3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空间组成,显的很活泼。
(三)园路设计
园路是街头休息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路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绿地的利用率和园林风景效果。
园路的设计应当满足以下四方面的要求:
1、方便游人活动、散步和休息
园路宽度可分成两级,主路3-4米宽,小路1.5-2.0米宽。为了放置坐凳或方便游人的活动常将道路局部加宽,加宽的部分可设计成多种形式。
2、利于排水
为了保持园路能及时排水。一般最小坡度采用3‰-5‰的。最大纵坡可达8%,超过最大坡度时应设踏步。主路的横坡一般采用1.5-3.0%的坡度。
3、路面设计要美观
园路本身也是园林景色的构成部分,它既是路也是景。混凝土的路面可以做出各种纹理和图案;卵石镶嵌的路面可作为健身场地;碎拼大理石路面可显示出石的天然色彩和光泽。有时为了施工便利也常使用一些预制混凝土方砖。
4、园路的曲或折应满足功能和景观的要求
一般在前方出现障碍物或与某个目的物相联系时需要改变道路的方向,或者为了组织风景使道路折曲。
道路交叉口一般可以结合小广场布置。如果两条园路斜交成锐角时、锐角不应过小。两条道路成丁字形相交,在相交处可种植树丛,或布置小建筑物作为对景。
(四)场地
在街头休息绿地中应有不同的场地供游人休息和活动,有时也成为绿地的构图中心。
1、出入口集散场地
这是从园外到园内的过渡地段,是游人必经之路。较小的绿地只要把出入口的道路适当加宽就可以了;较大绿地需要设计出入口广场,可在广场的中心或周边布置花坛、树丛,条件许可时还可以布置雕像、水池、山石小品等。出入口广场以采用轴线对称的形式较多。不对称的可用利用建筑小品和绿化种植组成均衡的布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街头绿地相关知识200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