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4.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和应付紧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
受的资产。
5.国际储备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6.国际储备的作用: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7.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因为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95%以上。包括:外汇储备总量管理、
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8.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惯例、协定和规章制度等,对国际货币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
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确定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9.国际金本位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英国1821年采用;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
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1)铸币平价(2)波动幅度:黄金输送点。1929-1933年,危机下,金本位制崩溃。
10.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年(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3)国际收支的调节。
11.布雷顿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1973年崩溃。
12.牙买加体系运行特征:(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2)多种汇率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3)国际收支的调节。
13.国际三大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
14.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股份、借款、业务净收益、转让债权
第四部分统计
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2.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
3.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4.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到细):定类尺度(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定序尺度(将学生成绩
分成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定距尺度(某物长10米,重100千克等)、定比尺度(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5.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属性
6.定序尺度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种测度。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
除等数学运算
第15页共29页
7.定距尺度反映现象规模水平的数据必须以定距尺度计量。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8.定比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9.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是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
据是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10.
11.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12.数值型变量根据取值不同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13.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14.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可以累积,但时点指标不能累积。
15.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相对数的两种表现形式:比例和比率。
第二十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间接来源,称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2.案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
连续调查。
3.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专门组织的调查、科学试验
4.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5.统计报表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分为日报、月报、季报、
年报等。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的、部门的、地方的统计报表。
6.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一般需要规
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7.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
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它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
方式和方法
8.重点调查特点:(1)重点调查是非全面调查;(2)调查单位不是随机抽取的,因此其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
9.典型调查特点:(1)典型调查是一种定性调查研究,同时也是非全面调查(2)调查单位不是随机抽取的,因
此其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3)典型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典型单位来描述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11.利用间接来源的统计数据,必须注意几个问题:要评估第二手数据的可用价值、要注意指标的含义、口径、计
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注意弥补缺失数据和进行质量检查、引用统计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的来源,既方
便他人查找核对,也是尊重他人或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的要求。
12.统计数据的误差有:登记性误差(从理论上讲,可以消除)和代表性误差(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
计算)
13.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第二十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第16页共29页
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指标:频数与频数分布、比例、百分比、比率。所以比例是部分比总体,通常反映的是
结构,比例之和为1。
2.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形图和圆形图;条形图有单式和复式等形式。
3.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累积频数和累计频率
4.分类数据在整理时除了要列出所分的类别以外,还要计算出每一个类别的(比例,频数,比率,频率)
5.数值型数据分组的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大师整理(全部都是精华)(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