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好国门,确保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海关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结合海关实际,不断提高把关服务能力,切实履行“把好国门”的神圣职责。提高把关服务能力,就是要按照“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海关工作16字方针,着力提高“5种能力”:
一是提高税收征管能力,为增强中央财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关税是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能否保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应收尽收,是海关把关服务能力的综合反映,是海关战线讲政治、讲大局、积极为国家财政多作贡献的具体体现。从1998年到2004年,征收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连续多年大幅度增长,净入库总计18250亿元,对于增强国家财力和中央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海关税收的重要性不会降低。 因此,必须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积极运用科学方法和先 进技术,不断提高海关税收征管能力,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二是提高打击走私能力,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可靠保证。打击走私违法犯罪,是国家赋予海关的重要职责。历史的经验表明,走私泛滥,国家和人民就蒙受重大损失,甚至会对党的建设和政权的稳定带来严重的威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海关对打击和防范走私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1998年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以来,全国海关认真履行法律赋予海关的打击走私职能,综合运用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两种手段,对走私违法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1998年至2004年,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案件8.6万起、案值608.1亿元,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2.1万人;组织、参与查处了湛江“9898"、厦门“4.20'、汕头“8.15'’等一大批重特大走私案件,反走私斗争取得了政治上、经济上的重大胜利。但是,只要存在国内外市场差价,存在进出口税收和管制,走私就不会停止。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击走私没有最后的胜利。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走私活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在一些重点地区、重点商品、重点渠道上表现得还比较严重。 必须针对新形势下走私出现的新动向、新规律,切实提高海关反走私能力,绝不允许大规模走私回潮。
三是提高通关监管能力,为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良好通关环境。提高有效监管、便捷通关的能力,是体现海关把关服务能力的关键。在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关业务量突飞猛进持续增长的新形势下,海关既要从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角度,严密监督管理,又要从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角度,方便合法进出;既要在口岸通关监管现场做好审核查验工作,又要为海关其他各项执法活动奠定良好基础。特别在进出口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监管业务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必须保证“管得住、通得快”,为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通关环境。 既不能因为监管疏漏而给国家利益造成危害,也不能因为效率低下给企业合法权益带来损失。1998年至2004年,全国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76.3亿吨,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1.4亿辆(架、艘),监管进出境人员行李物品14.9亿人次,进出境邮、快递物品8.9亿件;尤其是去年全国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万亿美元,总额达11547.4亿美元,有力地促进了外贸进出口和对外交往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提高保税监管能力,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加工贸易保税监管制度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海关管理制度。从1981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从小到大,年进出口总值从24.8亿美元增加到4048亿美元,增长了160多倍。 自1996年起,我国加工贸易连续多年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成为海关监管的主要贸易方式之一。20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加工贸易保税监管制度对于我国外贸进出口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漫山放羊”式的监管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地反映出来,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给国家税收和宏观调控造成威胁,也会制约我国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精神,切实提高海关加工贸易保税监管能力,更好地发挥海关管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先进性教育海关先进性教育主题报告(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