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缺乏政治敏锐性和大局意识误导了审计职责定位。发展是第一要务,我省审计发展至今已25年,在基本职责和定位上还处于模糊状态,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对法律的研究不透,没有明确审计部门是政府管理内部监督机构,需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发展,对于审计的发展方向摇摆不定,有时过多的受到西方审计讲求独立性的影响而忽略了我国审计体制下要讲究政治性;对党委政府和群众对审计的需求研究不深,仍机械地按照以往的经验办事,还基本处于为审计而审计的状态,不能做到围绕国家大局来发挥职责作用,对当前国家安全、金融安全、民生安全等重大经济事项缺乏政治敏锐性,没有及时介入防范风险;对中央提出的强化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根本性要求,没有积极研究如何执行,研究如何实现,而是愿意沉迷于以往成功经验,审计的保障和服务功能大打折扣。
(四)工作体制、机制设置不科学制约了审计工作绩效。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审计在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需要作为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审计力量和审计任务的客观矛盾,而没有从改变工作模式的角度上去思考如何提高审计绩效,思考如何挖掘潜力,如何集约化作业,如何科学管理,如何在新环境中改进工作方法方式。审计内部绩效不高,一些应该采用经常性的工作手段去处理的审计业务,不能在日常工作中去实现监督和控制,不能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网络,没有建立集约化、科学化的审计资源利用系统平台;重复审计、审计职能交叉重复、审计机关之间没有分清职责层次和建立工作配合机制,没有将各自的工作目标统一起来共同去实现,不能将已有的审计成果进行共享,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各类审计主体之间工作不协同等等,都影响了审计职能有效发挥。
(五)“言出不行、行出不果”弱化了“以人为本”的审计效果。应该说,我省审计在全国率先提出“民本审计”观念,在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上发挥审计作用方面的理论准备是充足的,但在由理论转化到实践的过程中,效果不明显,对围绕民生来开展什么审计、达到什么目标研究不足,重视不够;一些民生审计项目“挂羊头卖狗肉”,没有拿出好的成果,没有维护百姓利益;口头重视,实践忽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具体工作中还比较多;高高在上,浅尝辄止,不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的工作方法不少。这些原因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能够在予以党委政府决策和群众知情权方面拿出好的成果、好的建议,没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发挥审计功效。
四、下一步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存在的与**社会经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下一步我省审计工作,要按照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系统地加以解决。要按照省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解决审计发展思路和方向不明,创新意识不强,发展方式方法落后,发展人才缺少等方面入手,切实转变我省审计工作的被动局面。要着力于通过以信息化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效率,以内部机构职能调整明确工作职能和统一思想认识等入手,创新**审计工作模式,积极实践和优化。
(一)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厅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制定和落实学习计划,努力提升党组中心组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突出实践性,不断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努力做到认真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集中精力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二)用科学发展观研究为谁审计,解决审计定位和方向问题。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怎样有效履行审计职责,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能做什么,今后怎么做?要明确审计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机关是政府监督部门,根本任务是保障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目标的实现,要保证国家各项政策能够有效实施,使国家机器健康、安全地运行。要按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及时“设计”、“生产”出适用的审计“产品”,监督财经法律法规的执行,维护国家财经法纪和正常财经秩序,促使不出或少出问题,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纠正;站在公共管理的角度,检查政府各部门实施各项中心工作的效果,保障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推动政府廉政建设;当好国有资产的“守护神”,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要根据群众对审计的需求,维护好群众利益,促进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剖析材料审计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